-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课“技”与“情”之变》刘炜伟
作文课“技”与“情”之变
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 刘炜伟
作文课的“技法指导与训练”与“链接生活,激发情感”应该是两架马车,技法指导与训练为作文课之“骨”,生活与情感为作文课之“血肉”,二者并驾齐驱,不可偏废的。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之下,却会生成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变数,可能会走向一端。教师身处其间,就会面临一种艰难的抉择:是竭力平衡,拉回到原有平衡的轨道?还是尊重课堂的流向,顺势而为呢?
此次永兴送课,我就有此奇遇。
授课内容是《“欲扬先抑”绘人物》,授课对象是永兴长郡文昌中学八年级刘永利老师所教班级。永利老师是网上相交已久的朋友,知道我来永兴送教,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提前两天就发给我学生名单,将优生一一列出;两天在永兴一直陪同,其间不断介绍自己的班级,对孩子情况如数家珍,何人作文最佳,何人最聪慧,何人发言最精彩,何人作品有发表........虽然我记住的信息并不多,但是,永利老师对孩子的珍爱和骄傲却深深的打动了我。
鬼使神差哦,我决定微调课堂设计,将作文课堂写作模特改为永利老师。起初,永利一口答应;到临上课前夜11点多,反复发信息说不行,说自己颜值太低,平时对学生太严格,无法预料学生会写些什么。我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为孩子而无比骄傲,但自己却有些不自信的老师。我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反复强调:“文字,是用来疗伤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一节作文课,鼓励鼓励一个不那么自信的班主任呢?让她感受被孩子们赞美的幸福呢?
第二日,临上课,与永利商量,永利再次拒绝,我无奈答应到时写作模特任由学生自主选择。
课堂学习活动开展非常顺利,孩子们思维、表达的习惯都非常好,精彩的发言层出不穷。尤其是到研究“由表及里展现人物之美”的部分,读到欲扬先抑之法写我的肖像的作文片段,笑声不断。探讨亦渐渐走向深入: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由“丑”到“美”的过程,不仅仅是“由表及里”的观察过程,更是“心与心”更加贴近的过程,是“由厌恶到爱,再到爱得深沉”的过程。
情绪正佳,顺利进入写作训练的环节,写作任务是:试用100字左右,为某老师或同学进行一段肖像、神态描写,运用“欲扬先抑”之法。孩子们东张西望,寻找写作对象,我说:“有那么一个人,这两天不断向我推荐和赞美大家,对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如数家珍。但是对自己却很低调谦虚,说自己颜值不高,太严厉.......”马上有孩子悄悄说:“刘老师!”一瞬间,所有的小脑袋都低下去,刷刷的写起来。五分钟,八分钟,大部分孩子至少都写了200字,还有孩子作文纸已经写了两版,没有谁有停笔的意思。我兜了一圈,写作对象百分之百的集中在同一个模特身上,写作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的范畴了,甚至有些孩子直接撇开了描写,大量的写事例,还夹杂了大量的自我抒发和议论性表达。
我有些感动,又开始有些担忧了:写作技能训练的集中性、层递性、过程性,势必受到这种表达的影响。于是,在作品展示的环节,刻意挑选了两个集中描写“肖像和神态”的孩子读作品。
但是,大势所趋,已经非我所能控制。更多的孩子举起手来,一个个站起来说对老师印象和感情的变化,由原来感觉老师“土气、严厉”到“美丽、慈爱”,言语真挚,文采斐然。写作内容,已经直接超越了肖像和神态描写,涉及到了大量的典型事例。那么多师生之间的寻常小事,却是真情流露,动人心魄。一个个高举的小手,踊跃之状不可忽视。甚至有孩子站起来,直接抛开了自己写的作品,说是不读,要直接说,因为写的不能表达他想对刘老师表达的情感。
永利老师眼眶红了,然后开始摘了眼镜擦眼泪,然后一直红着。孩子们由第一个别扭的背对刘老师,到后来勇敢的面对刘老师,好几个孩子哭了。
我面临两难的选择:按照原有计划,应该对作品的缺点进行纠错,修改,然后进行技法总结。但是,此处读作品的环节,已经无限向生活和情感延伸,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喷薄而出,要求发言者层出不穷,情绪越来越走向“高亢和深情”,明显无法拉回到“理性的技巧探讨”的层面。时间在飞逝,作文修改与技法探讨无法进行,写抑的“多点铺排之法”和写扬的“重点聚焦之法”还没有开始讲,我该怎么办?
尊重孩子的情感,让他们尽情表达;还是马上踩刹车,完成技法过程性探讨。
我现在已经不能清晰的知道当时的想法了,但我请清楚楚的听到自己在说:“我被大家感动了!”“你们是情感真挚而朴实的孩子。”“大家回头看看,刘老师的眼睛红了。”“好孩子,别哭,老师真的很爱你!” 这些语言,已经远离了我课堂设计的“初衷”,但是,也许也正是我上这堂课的“初心”吧!
离下课只有1分钟了,我做总结:所有的“美”,都是源于我们心里的“爱”。在黑板上画两颗大大的心,一颗是“爱”,一颗是“美”。我跟孩子们说,一定要把这篇写刘老师的文章写完哦,大家都在点头。我没有说“欲扬先抑”,也没有说“肖像和神态描写”。也许,在那个时刻,那些,都已经不那么重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