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一点调查与看法.docVIP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一点调查与看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一点调查与看法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一点调查和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所创造的为世人瞩目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它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丰厚遗产,并非陈列品,而恰似流淌不尽,在我国最传统的中国民俗文化,恰好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 从古至今许多的民俗文化都流传的很好,在上世纪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很多西方节日陆续来到中国。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等。逐渐的被我们很多人接受。而我们自己最传统的节日却在那几年被我们逐渐的疏远。在最关键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英明的提出三个代表,其中有代表中国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民族节日日渐被重视起来。国家对一些节日还做了法定的放假时间。以给人们提供时间享受节日的气氛。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不难想象,再过10,20年后还有多少节日还会属于我们,向端午节,这毫无疑问是我们最传统的节日,在几年前它却被韩国申请为他们的节日了。如果我们不珍惜它,我们有理由相信还会有一些无耻的国家来挖我们的墙角。我们所熟悉的传统节日列举如下 1、正月初一春节,2、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 3、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现在一般定在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14、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17、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8、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20、冬至 21、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 22、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年除日,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中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浸润着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文化精神,以其迥异的历史渊源、美妙的神话传说、独特的习俗情趣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传统节日的团圆象征着孝道,祝福氤氲着仁爱,欢庆饱含着乐观,对称隐喻着中和。追根溯源,民族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中流露出浪漫,大俗中渗透着大雅。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以其丰富多彩的娱乐和饮食的物质外壳,给予人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生理上的享受,而且接踵而至的节日,给人以时光的流逝感和规整有序的周期感。然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在国内面临传承式微的堪忧境况,过年放鞭炮的欢趣逐渐稀释,上元吃汤圆的习俗流于程式,端午插艾条赛龙舟流露出商业的气息,加上西方节日的渗透宣传,这些传统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节日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忆,寻找并重温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成为必然。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属于喜庆类节日,以欢庆丰收,人畜两旺、吉祥幸福为主题,其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 王安石曾有《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借春节习俗表达政治改革的坚强信念和豪迈情怀。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旦,绘二神披甲执铠,贴于门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门神。春联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书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明代春联流行,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后来朱元璋出巡时特地为一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鞭炮 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其形貌狰狞,生性凶残,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拜年 明代文征明《拜年》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薄。写出了情不由衷的应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