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14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pptVIP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14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14日本血吸虫病PPT课件

日本血吸虫病 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 急性期: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排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期:肝脾肿大 晚期: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概述 建国初期 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市、自治区 381县、 5064个乡(镇) 钉螺面积:148亿平方米 病人:1200万,40%有症状 威胁人口:一亿以上 概述 解放后: 血吸虫病患者:下降为69.5万人(1200万) 病牛数:减少至5.9万头 钉螺面积:缩小为34.5亿平方米(148亿) 困难: 江湖洲滩地区钉螺面积大,水位难以控制,尚无根治良策,人口流动增加,重复感染严重,病情随时可能回升 因而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仍需持久而深入地开展 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 日本血吸虫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动物贮存宿主,家畜如牛、猪、羊、狗、猫等均可成为它的终宿主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幼虫 (6个阶段) 毛蚴→钉螺→尾蚴:无性生殖阶段 (钉螺体内) 尾蚴→幼虫→成虫:有性生殖阶段 (宿主体内) 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以长江两岸及其邻近的湖沼地带为主 流行区可分为湖沼、水网和山丘三种类型 水网地区主要是苏、浙两省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保虫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马、狗、猫及鼠类等可成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必备三个条件 ①粪便入水:带虫卵的粪便侵入水,病牛亦是主要原因 ②钉螺存在(中间宿主):钉螺喜滋生于杂草丛生的潮湿环境中,有钉螺的地区才能造成血吸虫流行③接触疫水:人通过生产,放牛,或赤脚在草地上行走可感染,皮肤是主要侵入途径,也可在饮用水时候经口腔黏膜侵入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夏秋季节感染机会最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 : 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效应的主要因素 由含有毛蚴的虫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卵肉芽肿 大量虫卵在组织中堆积,周围细胞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并可刺激机体,产生纤维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病理改变: 虫卵肉芽肿反应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但自尾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产卵,尾蚴、幼虫、成虫、虫卵4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尾蚴阶段:尾蚴钻入皮肤,引起局部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发生丘疹,称“尾蚴性皮炎” 持续1-3d自行消退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幼虫阶段:幼虫随血流入右心而达肺,部分经肺毛细血管可穿破血管引起肺组织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发生“出血性肺炎” 成虫阶段:成虫及其代谢产物仅产生局部轻微内膜炎,轻度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虫体死后可引起血管壁坏死和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性脉管炎,较轻微,不造成严重病理损害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虫卵阶段:虫卵肉芽肿有急、慢性之分 急性虫卵结节,由成熟虫卵(内含毛蚴)所引起,灰黄色,结节中央虫卵约1-20余个不等。围绕虫卵为一片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粒细胞 虫卵结节外周是新生肉芽组织,除含一定数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少数纤维母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外,绝大多数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故称嗜酸性肉芽肿 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称Hoeplli现象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解剖部位: 1.结肠: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横结肠右侧结肠与阑尾次之 急性期病变:粘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肠息肉和结肠狭窄 肠系膜增厚与缩短,淋巴结肿大与网膜缠结成团,可发生肠梗阻 虫卵沉积于阑尾,易诱发阑尾炎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2.肝脏: 早期肝肿大,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虫卵结节) 晚期肝内门静脉分支周围与门静脉区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门脉高压 脾大→上消化道出血 3.异位损害:指虫卵或(和)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之外的器官病变,以肺和脑较为多见 肺部病变为间质性虫卵肉芽肿伴周围肺泡炎性浸润,尸检曾发现肺动脉内有雌雄合抱成虫寄生 脑部病变以顶叶及颞叶,多分布在大脑灰白质交界处的虫卵肉芽肿为多, 多发生在感染后6个月~1年内 临床表现 (一)急性血吸虫病 1、潜伏期:30-60天,平均40天 2、发热:间歇型、弛张型,寒颤少见,中毒症状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