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疾病概论(病理学基础教学课件18p).pptVIP

第1章疾病概论(病理学基础教学课件18p).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疾病概论(病理学基础教学课件18p)

, 如笛卡儿所说 :“同一件事情可以使这批人高兴的要跳舞 ,却使另一批人伤心的要流泪。” 如菊花 中国与西方山水审美观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而西方哲学则主张天人对立,物我对立。这种哲学观念的差异,必然导致山水审美观的分岐。 一)、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 ;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来描写水 :“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现出美 ,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的心理产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 ,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 ,它的奇怪特殊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 ,由于它的灿烂透明 ,它的淡青色光辉而令人迷恋 ,水把四周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 ,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 ,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画家。” 二)、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的印象重现 ;西方人的旅游审美则集中于风景的对象描写  艺术家林风眠先生提出 :东西风景画表现方法的不同 ,实则是东西风景审美不同。1,中国的风景画“尺幅之间见深远” ,不讲究比例尺寸 ,更接近于概括与含蓄的真实。 “图外有画 ,咫尺千里 ,余味无穷”、“只见片断 ,不逞全形” ,以表现情绪为主 ,各家皆饱览山色而在情绪浓厚时一发其胸中之所积 ,所画皆系一种印象 ,从来很少对着画的。而西方的风景画是对象的描写 ,以模仿自然为能事。 2,中国国画采取非科学的“散点透视”方法 , 不重阴影明暗 ,不讲层次。立体感不强 ,虚实也不明晰 ,但却气韵生动 ,其内在精神与韵致得到充分表达 ,是谓神似。西画借助焦点透视法 ,重远近层次、阴影明暗 ,把模仿的逼真性 (形似 )作为衡量艺术成败得失的主要尺度。 3,中国“天人合一” ,高扬人的主体精神。认为艺术不在模仿自然 ,而在表达受自然感动之“心” ;不在再现外物 ,而在抒情言志。而西方在于求真,在于再现外物 。 。 三)、中国人的风景审美其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 ;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中国南朝诗人陶弘景曾作诗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据说当时的皇帝几次邀请陶弘景下山做官 ,都遭到他的拒绝。为什么呢 ?陶弘景以此诗说明了其中的原委。还有陶渊明的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等都让人感觉到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所在。由此可见 ,中国人在旅游审美中以“自适、畅神”为宗旨 ,体现出重视人性自由的审美情调。自适、畅快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观照 ,是面对风景所产生的超功利的人性自由 ,是一种沉入竟境的心灵状态。 而西方 ,因为深受自古希腊以来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 ,十分看重物体的形式美。西方人认为“美”是一定数量关系的差异与统一所达到的和谐。比如雕刻艺术 ,西方曾概括出人体雕刻美的三个原则 :①头与全身比例为 1∶7;②重心在一只脚上 ;③动作与肌肉要有柔化。总之 ,身体各部分 ,都应按一定比例来造型。所绘物象 ,立体、逼真 ,虚实分明如可触摸。 病理学基础 (第二版) 疾病概论 一、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 医学模式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定义(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 是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上良好状态。 (二) 亚健康概念(subhealth): 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 1)心身轻度失调状态,如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佳、失眠等; 2)潜临床状态,潜伏着发展成某一病理损伤; 3)前临床状态,已有病理改变但临床症状不明显。 (三)、疾病(disease) 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发生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1) 机体发生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紊乱; 2) 病人可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 症状与体征), 或社会行为异常; 3) 特别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 几个特点: 1. 动态概念 最佳健康—良好状态—略感不适—疾病—重病—死亡 2.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有临床症状、体征 二、病因概论 (一)、基本概念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一门科学。 1. 原因:能够引起某些疾病发生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的因素。 2. 条件:在致病原因作用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条件本身不能致病。通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