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会热点素材精选
2010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精选
一、蹬三轮的蔡伟入复旦大学读博士
4月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转折即将到来。
这必然会是一则充满励志色彩的“佳话”,构成佳话的各种反差元素都有:比如高中学历、下岗工、蹬三轮、博士生、复旦大学、古文字学泰斗。不过,佳话的生命力不在于传诵,而在于透过它,窥见这个社会的镜像。从这个意义而言,三轮车夫获读博士,更像是一张丰富的社会试纸。
首先,它检验了人心的接受度和开放度。放眼百年大学史,破格录取并不罕见,比如,连高中文凭都没有的何其芳,被北大考察后破格录取,终成一代着名诗人;历史学家吴晗,在考试中数学是零分,仍被清华破格录取。但在当下,破格却是颇为敏感的事情,公众狐疑且诟责。
其次,它检验了大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学破格仿佛是寻常事,除了学生被破格录取,老师也被破格任教,比如,梁漱溟没考取大学,不妨碍他当上北大哲学系教师,拍板者是校长蔡元培;沈从文更是连小学都没毕业,却执掌中国公学的教席,拍板者是校长胡适。“一无学位、二无论着”的陈寅恪名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成为“教授中的教授”,也与清华破格有关。那个时代的大学之所以佳话频出,正在于大学比较具有独立性,具有自主权,不为权力所左右。或许可以说,一个不敢破格的大学不会是好大学。
再次,它检验了招录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没有公平、公开、公正,佳话便可能是假话,是欺世盗名。
最后,它检验了整个社会的“温度”和这个时代的“厚度”。有深入的研究并发表独立客观的观点,才是最神圣的。在这个逐利时代,还有多少人置名利如粪土?还有多少博士拒绝“鬻智干禄”?还有多少做学问的人在追求独立思考、观点客观?实际上,学人的浮躁、大学的功利化与整个社会的躁动息息相关、互为影响,如果一个学人汲汲于哗众取宠,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一些愿坐冷板凳的人,而是充满着喧哗与骚动,注定是贫血的,也是缺钙的。
“积微言细,自就鸿文”———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这是蔡伟的自勉。但我们不止把其当作一则佳话,而应该通过这个佳话,来检验人心、检验制度,检验时代体温,从而让类似的破格多一点,让陈旧的羁绊少一点;让大学的独立自主多一点,让暗箱操作少一点;让这个社会的沉潜多一点,躁动少一点。
二、尊严的底线是安全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温总理这句话感动了无数国人。每一个美好愿景都折射出现实的尴尬。近几月事故频发更“透露”一个潜藏的信息:许多国人现在不是尊严多少的问题,而是在与尊严的最底线作斗争,要担心生命的安全。
煤矿事故的报道现在已颇有令人麻木的迹象,尽管“新闻效益”已不高,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河南新密、山西原平、内蒙古骆驼山……仍然有非法采掘,仍然有疏忽大意,仍然有虚报瞒报。
不知是报道得多了,还是确实发生得多了:上海、哈尔滨、武汉……天然气爆炸一起接一起,有的同一地方连续发生。以前是出行不便,现在是出行危险:高速公路、城市街道、农村道路……给人一个感觉:有车的地方,就有交通事故。
大旱消息从西南传来,大雪消息从北方传来,大滑坡消息从有山有陵的地方传来:有人亡,有人伤,有人“奇迹生还 ”。总是说奋力营救,总是归咎于自然条件。
人们在享受高速发展的利益与乐趣的同时,也要承担“脱轨”的风险。有人说,这是发展中不可避免、难以避免的问题,唯有进一步发展才能解决之。有的还抬出所谓“大局”或“长远”的大旗,论而断之,堂而皇之。事后一看,基本都是赤裸裸的利益。看得多了,那些被绑架的“神圣”光环也就消解了。
获益并容忍一定风险,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利益与风险不匹配,分担不对称。有人获得了大量好处,有人却以最起码的人权——生命权博取生存。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利滚利的机会。
事发并曝光后,有人被罚款、被唾骂,或许也有人被警告、被撤职。但鲜见被罚得倾家荡产,被骂得无颜面世,鲜见永不录用,入刑坐牢。“痛心悔改”或“责令整改”,在公众看来不大可靠,也难以当真。有人戏言,“官商两界多财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部分公众的心声。
其实也可知,君不见事故再三低级重复。并且,以前是年底多闻事故,因赶进度之故,或许也有“成绩”总结之需。现在看来,几无“规律”可循,四处点火,随时燎原。看似疯状,其实经过精明的计算。
对生命的漠视,有“价值观”的问题,但兹事太虚,略去不表。实实在在的是某些利益与权力的野蛮与傲慢。有时它们也作低调状,搞“危机公关”,骨子里并没当成大不了的事。再三重复,证明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