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中华文明,扬时代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中华文明,扬时代精神

传中华文明,扬时代精神 公元前2070年,在这众人群居、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谐社会的长江、黄河流域又产生了另一个文明城市—古代中国。在那时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埃及与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并驾齐驱,共文明、共促进、共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文明古国根据自有的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各个文明古国有自身的发展,虽然古代中国的开始比其他国家的起源时间要晚很长一段时间,但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学会了如何正确的根据历史来发展壮大;经过历史的洗礼显示了中华人民的实力,最后在历史中唯一幸存的只有古代中国了,而且一直延续到至今。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2010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的精神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 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可见国家对“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新时代精神”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反映中华文化在民族中的重要性,他贯穿着整个国家的灵魂! 弘扬中华文化人人都有一份责任,我们应该把弘扬中华文化当作己任,把中华文化发扬广大,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飘扬,让世界众人仰望、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弘扬中华文化应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一、弘扬华夏民族主义精神 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在国家危亡的革命战争时代,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而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民族精神表现在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当代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应表现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立志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把自己铸就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经常集中体现在为祖国为人民全心全意、赴汤蹈火、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的崇高气节上。同时,也表现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对国家政治、历史发展的关心和忧患的态度与朴素感情上。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既唤起、聚集和引导了一批前赴后继、以死明节的民族英雄,又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进取,奋发图强,从而使我们这个饱尽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尽战乱而不气馁、屡遭挫折而不懈怠,终于建立起了今天这样一个强大的新中国。“诗言志、歌咏言,文以载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孕育、抒发、蕴含历代民族精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方面,其载体作用和枢纽效应功不可没。那种气贯长虹、一脉相承的鸿论远识更是余音绕梁,不胜枚举:古代有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白的“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诗篇箴言无不表现出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到了近现代,反映爱国主义的诗篇时代性更加鲜明、凝重性尤为突出: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孙中山的“中国非革命不兴”、“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到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五四时代“科学民主”的时代强音,到抗战时期“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无不思潮激荡、气吞山河,无不把“救亡图存”作为爱国主义的核心。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这种精神,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了对中华大地的兹兹之念,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