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女性主义批评课件
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 1、女性主义批评概况 女性主义批评,是指20世纪后期兴起于美国和欧洲、以女性性别意识为焦点去阐释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批评理论。 它首先是一种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次,批评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具有纯粹的文本批评意义,即通过对具体的文本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的内容;其二:具有社会批评的意义,即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究,批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1970年,凯特?米立特长达30万字的博士论文《性的政治》的出版,标志着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正式形成 主要流派:英、法、美 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它强调压迫;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基础是精神分析学,它强调压抑;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基础是文本分析,它强调表达。它们都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文艺批评 (—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艾琳?肖沃特在《荒原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美国的凯特?米立特最早将“父权制”这一概念引入女权主义理论。她在专著《性的政治》的第二章引入这一概念,由此成为后来女权主义理论大量使用此概念的起点。“父权制”原指以父亲权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机制,米立特为它加入新的含义:第一,它指男性统治女性;第二,它指男性长辈统治晚辈。从20C60S开始,这个概念被定义为男尊女卑的系统化机制。 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背景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她在1929年出版的重要著作《一间自己的房子》(A Room of One‘s Own )为女性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重要理论: ①她肯定女性文学传统,认为女性文学有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特题材、语言和风格,但是女性文学传统由于受到父权制权威的压抑而表现出被迫中断和不具连贯性等特点。这初步显示出了批评家对男性中心文学史的不满; ②她深入剖析了女性文学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现实根源,即经济不独立。她用社会学的批评方法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妇女创作才能的压抑; ③她提出“双性同体”思想。她认为没有纯粹的男人或女人,”双性同体“才是理想的人格形象,双性的和谐是文学创作最理想的状态。这一思想是对男女二元对立观念的解构,也显示了对男性中心的单一标准的抗议。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 《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意志、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人的“圣经”,成为西方女人必读之书。书中提出:“一个人之所以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即,女人不是先天的,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女人被降低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放弃了作为人的独立自主性,成为第二性。 她分析了法国五位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她认为这些男作家所虚构的女性形象是虚假的关于“女人的神话”。她关注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做法为后来的女性批评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2、思想来源: 女性主义批评在理论思路和方法上都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重大转折中汲取了营养,广泛吸收和改造了影响甚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等诸多批评的思路和理论。例如:女性主义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注重从女性的经济地位中对她们的创作长期被压抑和埋没的原因进行分析,又借助阶级分析的方法,用性别取代阶级,并对其进行社会历史分析;心理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形成过程的理论既是女性主义攻击的靶子,又是她们借用的理论源泉;女性主义批评家冲破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方法,重视作家的生平资料,并重视进行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分析;解构主义企图消解所有的二元对立,这为女性主义消解文学创作和作品中的男女之间的二元对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概述 女性主义文艺批评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它以开放的方式吸取多种理论的有益成分,因而批评的观点和流派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围绕着批判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或“他者”而展开。 女性主义批评在其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发展出两支特色鲜明的流派,即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和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在80年代后,两派有融合的倾向。 1、“妇女形象”批评阶段:20世纪60年代 以重新阅读和批评文本为主要方法,以文学和读者个人生活相互关系的研究为主要特点。 主要作品:玛丽?艾尔曼(Mary ellmann)《思考的妇女》、凯特?米立特(Kate Millett)《性别的权术》 人们习惯将男性与强壮、主动化等号,而将女性与弱小、被动相提并论。艾尔曼将这种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