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 崔连仲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是印度·雅利安人(以下简称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它在印度表现得最为森严、复杂和持久。   种姓:瓦尔那和迦提    “种姓”这一名称出自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和旅印高僧的著作中,有时称为“族姓”,或简称之为“种”和“姓”。这一概念开始就兼指古代印度所使用的瓦尔那和迦提这两个名词。例如在《十诵律》中提到十个种,即:刹利种,婆罗门种,贾客种,锻师种,木师种,陶师种,皮师种,竹师种,剃毛发师种,旃陀罗种。在这十个种中,前三个种当为刹帝利、婆罗门和吠舍三个瓦尔那;以下七个种当为从事各类工种的首陀罗瓦尔那和四瓦尔那以外的迦提,但在这里均称为“种”。   瓦尔那(Varna)一词,原义为“色”。1这一名词作为人类社会属别的概念,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当时是用以区别征服者雅利安人和被征服者达萨(意为“敌人”,即指“黑皮肤”的土著居民)的,故有雅利安瓦尔那与达萨瓦尔那之分。这种以肤色(白与黑)相区分的两种人,存在着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不会是平等的。但这时的瓦尔那一词大概还不能称之为种姓。到了后期吠陀时代,这个词才确定地被应用在种姓的意义上。   迦提(jati)一词,原义为“出生”或“种”。2这一名词用在种姓的意义上是否出现在后期吠陀时代,还不能确定。但学者们认为,大约从经书开始,特别是从家范经和法经时代开始,混合迦提无疑已经存在。   瓦尔那和迦提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但彼此又有密切的联系。前者出现早,后者略晚,后来这两个词开始混用。怎样混用?在古代的各种文献中反映的不尽一致。实际上这两个概念的用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变化;另外,地区不同也会存诓钜欤虼烁魑南姿捣ú灰唬馐呛茏匀坏摹>头从持中瘴侍庾钪匾徊糠ǖ洹《摩奴法典》来说,这两个词是混用的。但瓦尔那的用法较为严格,一般用于四个瓦尔那,只有在个别情况下用于四瓦尔那以外的迦提。3迦提的用法较为灵活,它用于瓦尔那同用于迦提的次数相比,大约各占一半。4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符合种姓制的发展趋势的。随着四个瓦尔那的日益分化和迦提数目的日益增多,迦提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瓦尔那的形成    作为种姓的四个瓦尔那的划分,最早见于《梨俱吠陀》最后一篇的普鲁沙赞歌。在这里写道,当诸神分割一个原始巨人普鲁沙时,由其身体的不同部分转化成四种不同身份的人:“他的嘴变成了婆罗门,他的双臂变成了啰惹尼亚,他的双腿变成了吠舍,由其双脚生出首陀罗。”(X·90·12)在这首赞歌里没有提出瓦尔那这一概念,但它是后来被称为瓦尔那的四个等级的最早记录,这是勿庸置疑的。在这里,作为僧侣等级的婆罗门列为第一位。其次是啰惹尼罗(Rājanya),5这个词是第一次出现的,其意为王族,即后来文献中所列举的刹帝利。这是以王为首的武士等级,列为第二位。第三个等级是吠舍。吠舍一词在赞歌中也是第一次出现的,它是雅利安人和一般人民大众(维什)。Vaisyas(吠舍)一词可能即由Vis(维什)一词发展而来的。他们被列为第三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按赞歌,前三个等级分别是由普鲁沙的口、臂、腿变成的,而首陀罗则是由其脚生出的。在这里不仅有身体部位之差,而且使用了“变成”和“出生”这两个具有不同意义的词。显然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等级。他们的主要成分大概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其中也有下层的雅利安人。   四瓦尔那形成何时?考查一下普鲁沙赞歌的编成年代是必要的。假如这首赞歌确为《梨俱吠陀》的末篇,则编成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十—九世纪。但一般认为这首赞歌是后来附加的。这首赞歌在《阿闼婆吠陀》的第十九卷再度出现(XIX·6·6)。同卷的其他两节也有四瓦尔那并列的记载。有的学者认为,可能就在这个时候赜谒耐叨瞧鹪吹钠章成吃薷璞徊迦氲健独婢惴屯印分小0创怂担罄幢怀莆叨堑恼馑母龅燃兜幕值痹诠熬攀兰鸵院蟮暮笃诜屯邮贝N蘼燮章成吃薷枋呛罄吹母郊樱故恰独婢惴屯印返哪┢谑奔渖洗筇逑嗟庇诠耙磺甏某跗凇U庖皇贝枪糯《忍魇贝目耍徽茄爬踩说纳偈冉柯淇即?U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的时代。在这一变革时代里,在古代印度的传说中认为,人类的黄金时代已经消亡;对财富的贪婪,贫富的分化,尔争我夺,已把人类社会引向一个罪恶的“争斗时”,或曰“恶世”。6王权的产生、法的制定和等级的确立,是这一时代的必然产物。这种情况在《往世书》和《史诗》中,7在早期佛教文献里,都有反映。例如在早期佛典的创世说中写道:人类始初生活在光音天上,不分彼此,互称众生。当他们到地面上生活以后,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开始有了个人的田产,盗窃和侵占事件也随之发生,既有偷盗和侵占,便有争讼,于是人们相议,共举一有德之士为王,以理争讼。为酬其“正法蚊瘛敝爸诠布趺祝怨└薄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