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祭祀建筑整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祭祀建筑整理

国家祭祀建筑 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至封建社会结束迄未少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历代祭祀这些神祗和祖先及古圣先贤的建筑统称为“坛庙”,建筑史家又常称其为“礼制建筑”,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建筑类型,既不同于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的寺、观、神庙、教堂或礼拜寺,也不同于直接服务于人生的宫殿、衙署、园林和住宅。在有些时候,用来祭祀自然神祗的,可以被当作一种准宗教建筑,而祭祀祖先和古代圣贤的,则更多具有纪念堂的意义。 自然神中,天居首位,其次为地,再次为社(国土之神)、稷(五谷之神)、日、月、山、川、风、雨、雷、电以及农、蚕、马、蝗等神。祖先崇拜居于首位的是当今皇帝的先祖,以下是历代圣贤和帝王,如孔子关羽、诸葛亮,以及各地尊奉的城隍和各宗族的祖先等。这些神祗和祖先的地位等词有差,祭礼的规格和礼节也各不相同。只有皇帝或其特命的代表,才能以国家的名义主持对最高神祗天、地、日、月和具有全国意义的社、稷以及最重要的名山(五岳)、大川(四渎、四海)的正式祀典,郡县只能祭祀本土本地的社稷、山川,乡村只能祭祀本村的土地。只有皇帝可以主持皇族太庙的祭祀和国家级的祭孔大典,郡县也可以祭祀孔子、其他圣贤以及本地城隍,一般家族祭祀本族祖先,而普通家庭不过在堂屋正中立“天地君亲师”牌位而已。 《论语》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清醒的儒学理性的思想核心,本来是关注人间秩序的和谐安定,对于虚无飘渺的神灵世界则尽量回避。当有人问到孔子神鬼之事时,他总是以机智的反问:“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来提醒人们首先关注人事。但在古代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情况的制约下,神灵观念的产生又是必然的。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并由此发展为原始宗教。中国社会的特点是早熟,进入了文明时代,原始的许多观念包括对自然神和祖先的崇拜被保留下来,并经过儒家按照自己的观念下心底改造与装扮,从而等到强化,即以神权和族权来烘托皇权,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的重要精神支柱。一方面是宣扬天命观把自然按封建等级制的模式加以人格化和等级化,再通过这人格化了的自然来证明人间等级制的合理和不可变易性,给统治者戴上“君权神授”的神圣光环;另一方面又强化着维系封建秩序的另一纽带即血缘宗族关系,以至祭祀先贤圣哲的意义的着重点已不于那些先人的本来面目,被人所看重或加以神化的只是他们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堪为楷模的行事准则。敬天法祖,追远事今,历来为各代儒者和最高统治者所重视。孔子说:“郊社(祭祀天地社稷)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音帝,夏祭)尝(音常,秋祭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中庸》)意思是,只要做好祭祀这件大事,治理国家也就不难了。所以,坛庙建筑实际是借神祗和祖先来人事,这正是儒学入世精神的体现,也是坛庙建筑在以儒为本的中国历久长存的原因。 这两种崇拜的祭祀方式,一般来说的“祀于内为祖,祀于外为社”。“祖”即祖先,祭礼多在室内,名为庙,如太庙、孔庙、关帝庙、历代王庙、城隍庙、四川都江堰的儿郎庙等;或称为祠,如武侯祠、司马光祠、各地的先贤祠和大家族的祠堂。宋代太原的晋祠也属此类。“社”代表自然神,多为“露祭”,又称“望祭”,祭礼是在室外露天举行的,通常在平地上建方形或圆形层台,称为“坛”,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山川坛、社稷坛等。不少自然神被人化,如东岳大帝、后土娘娘、土地公公等,对它们的祭祀也常在室内,也称为庙或祠,如岱庙(祀泰山)、中岳庙(祀嵩山)、宋金山西汾阴后土祠、元代山西洪洞水神庙,以至各地的土地庙、龙王庙,等等。 在坛庙建筑中,坛具有更多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特点,庙和祠则大多像是宫殿、衙署、住宅的放大或缩小。 本介绍涉及的祭祀建筑,都是由官方主持建造的坛庙,多数属国家级,如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曲阜孔庙等,也包括官方主持的各地文庙。至于民间祭祀建筑容另作补述。 一 北京天坛 沿革 皇帝登基前或每年冬至,都要赴坛祭天告朔,古人云:“国之大者在祀,祀之大者在郊。这里所说的“郊”即郊祀天地日月,向来是重要的祭典。东汉以来,历代祭天之所大都在都城南郊,因天属阳,南亦阳。汉唐以后祭天之礼愈发隆重,谓之“有事于南郊”。明清赴天坛郊祀每年要举行三次,即正月上辛日在祈年殿举行的祈谷礼,祈祷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四月吉日在圜邱举行 礼,为白谷祈求膏雨;冬至在圜丘举行告祀礼,禀告天帝五谷已丰登,所以,天坛最重要的建筑物就是祀年殿和圜邱坛。基于古人天圆地方的名“方丘”或“方泽坛”。日坛在东郊,月坛在西郊,也是方形,分别于春分,秋分日祭祀。据《金礼志》,金中都得四坛也是这样的方位。元代成宗时(1298~1307)建天坛于大都城南七里,大概就在今日天坛的位置,明初南京天地实行和祭,不是路祭,典礼在大祀殿内举行(图8—54 )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