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二冬,你让大学生感动.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二冬,你让大学生感动

孟二冬,你让大学生感动 他穿着一身鲜亮的运动服,站在足球场旁。场上,北大中文系教职工队正和学生队酣战。7月10日,北大中文系教职工运动会,曾是主力的孟二冬,成了替补。 “他眼巴巴的想上场,我们强行剥夺了他的权利。”队友说。 孟二冬,48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4月,他在新疆石河子支教期间,给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后跌倒在讲台上。事后诊断,他患有气管癌和食道癌。 “老师回到北京以后,我们看不出他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还是和我们说笑,一起打球。”孟二冬的博士生李占召说,无论是病前还是病后,老师一直是那么“阳光”。 两个月后的9月13日,孟二冬在医院做了开颅手术。 12月9日,国务委员陈至立看望病中的孟二冬,并转达胡锦涛的问候。 只穿运动鞋的教授 在中文系,孟二冬以两件事闻名:一是上课嗓音洪亮,在走廊外即可闻其声,二是,只穿运动鞋不穿皮鞋,上课时也不例外。 他看起来是中文系最健康的老师。”一位学生说。 2004年3月1日,在石河子大学欢迎支教老师的大会上,主持人让大家猜测台上几名老师都是教什么的,师生们指着身高1米78的孟二冬说,“这个是教体育的”。 实际上,孟二冬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两年前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 按照北京大学对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计划的安排,孟二冬和其他几名老师在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支教两个月。 除了给138名学生讲授《唐代文学》必修课,孟二冬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的选修课。 3月8日,孟二冬到新疆讲课的第二周,他的嗓子开始沙哑,不时伴有剧烈咳嗽。 “老师一直以为只是嗓子发炎,开了点消炎的药继续上课。可是嗓子还是疼,他上课时不得不使用麦克风。”他的学生说。 后来,医生开出了“禁声”的医嘱,但每周10个学时的支教任务,孟二冬没有耽误一分钟。 4月26日上午,孟二冬在新疆的最后一课,138个座位座无虚席。 下课的铃响了,孟二冬在热烈的掌声中踉跄走下讲台,咳出一口鲜血。 诊断结果让石河子大学校医院的医生们大吃一惊。5月2日,孟二冬被紧急送回北京治疗。 “感觉他随时都有可能憋死。”北大第一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王方回忆,她在急诊室中第一次见到孟二冬时,他呼气短而急促,整个人不停在出汗,脸憋成紫红色。 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恶性肿瘤几乎填满了孟二冬的食道,并严重挤压着他的气管,这位嗓门洪亮的教授,此时已无法发声了。 “他总说还可以” 今年暑假,孟二冬报名学车,一个月后,他拿到了驾驶执照。 “老师说,想以后买车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他的博士生李占召说。 没有人和他说过他的病情,但所有的人都知道,孟二冬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去年5月2日那一天,北大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所有在休假的相关人员被通知尽快赶回医院,准备一场大手术。 胸外科主任李简当时正在青岛休假。4个小时之后,他出现在孟二冬的病房。 手术持续近20个小时,孟二冬在持续的昏迷中,被成功切除两处肿瘤,从死亡线上安然返回。 “风险极大”,李简说,患处部位过深,又极易出血堵塞气管。 5天后,孟二冬开始正常进食。 “住院期间,我们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吗,他总说还可以。”胸外科护士长王玉英说,实际上,这种病很痛苦,患者不能抬头,只能低头,如果卡痰,很难咳出来。 同事杜晓勤去医院看他,在他床边看见一本《食管癌的食疗》。他跟杜晓勤说“我知道很多人患了跟我一样的肿瘤,因为配合医生的治疗,现在都活的很好。”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孟二冬又做了一次颈部手术和开颅手术。 住院的间隙,孟二冬仍给研究生上课。他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仍是老样子———每天晚饭后去散步,依然只穿运动鞋,依然总是在微笑。 今年10月,开颅手术后不久,杜晓勤见到他,他摘下帽子,转动着脑袋问杜晓勤,“还能不能看出来?”杜晓勤说,从前面看已经看不出什么了,后面还能看到一点点。 “孟老师就很高兴。” 学问中人 “孟是真正的学问中人,学术就是他最高的精神殿堂。”12月15日,在学习孟二冬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说。 孟二冬的人生并不复杂。 1957年,孟二冬生于安徽宿县一个书香门第。文革中,父母受冲击,孟二冬和姐姐由保姆带大。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正在下乡插队的孟二冬考入安徽宿州师范学院。大学期间,孟二冬认识了以后的人生伴侣、也是他同班同学的耿琴,并在毕业后双双留校。 1985年,孟二冬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前往北京大学支援的烟台大学任教。 1991年,34岁的孟二冬以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再进北大,依然师从袁行霈。1994年取得博士资格后,孟二冬留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室至今。 从博士毕业的那一年起,孟二冬开始了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学术研究,也开始了长达7年如一日的坐冷板凳。他的目标是清代学者徐松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