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道德经和道家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道德经和道家思想

专题二:《道德经》与道家思想 彭 书 雄 ·理解《道德经》一书的思想体系及主要内容 ·以《道德经》的思想体系为线索,导读部分章节,尤其是重点导读教材所涉及的篇目《老子》五章及涉及老子思想的篇目《大自然在反抗》等。 ·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内容导入: 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大家在中学阶段已学过了《论语》、《孟子》、《庄子》(秋水、逍遥游、庖丁解牛)、《列子》(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孙子》(谋攻)、《墨子》(公输、非攻)、《荀子》(劝学)、《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滥竽充数)等篇目,但对于《老子》即《道德经》的内容,中学未能涉及,这主要是由于老子思想的深奥难懂所致,故在大学阶段,我们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子》,以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文明智慧的理解,这是作为中国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因为《老子》也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中华民族传统宇宙观的基础是“天人合一”,认为大自然乃一有机整体,人只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个组成部分,理应顺应自然,亲和自然。我国古代的山水画时或以墨写意,其中几点人物,悠然陶然于于山万壑之中,形象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山水诗和山水游记则往往寓情于景,借笔下的花鸟草木、云烟光色,寄托对山水自然的亲切向往和由衷爱恋,欣然怡然于人与自然的精神会通。这些水诗画,显示了生命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交契,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精神。 自人类从野蛮的隧道步入文明的门槛,就开始与它原先所紧密依存的自然世界日益隔离疏远。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伴随着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急剧提升,随心所欲、狂妄自大、主宰—切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开始泛滥。肆意攫取资源,任意破坏生态,无休止地进行核试验和军备竞赛等等行为,正在把人类自己不断推向大自然的对立面,而陷于资源匮乏、生态恶化、气候失常的生存困窘和思维机械、人性扭曲、心态失衡的精神危殆。世界环保运动的创始人蕾切尔·卡逊警告说,大自然必将对此进行反抗和报复。人类这才有所警觉,才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能耐作检讨反省,才重新向自然皈依。 人与自然能否和睦相处,同存共荣,与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不仅关系物质,而且在乎精神。有人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有人认为,人类的理想生存状态是“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也有学者强调,美是个体自由在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中的实现。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意旨却与我国古代山水诗画的精神指向契合,都崇尚天人合一,都追求生命的真正自在。 危害自然,即使有上帝也不能拯救人类;亲和自然,人类门自已就能拯救自己。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之一。老子思想对于修正现代文明的弊端,匡政人类的错误行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老子其人其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大树的主干是儒学,枝叶是佛学及其它,根系是老子的道家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这棵大树之所以参天发达,全在道家文化的滋润,根系的发达所致。 老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著五千言的《道德经》也是中国哲学与文学的经典。虽然250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老子的思想仍在延续。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老子》是仅次于《圣经》的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最多的作品,很多人正是通过老子才了解古老的中华智慧。但老子其人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原始的记载不仅语焉不详,且有多位真假“老子”存世,成为一桩至今也未能形成一致意见的“公案”。最早较全面地记载老子生平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篇迄今为止最长的一篇老子传记也是一本糊涂账。 关于老子的情况,司马迁在《老子传》中只作了简单的交待:“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尔,字【伯阳,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其中司马迁提及的可能是《道德经》作者的“老子”有三位,一是李耳,字聃。司馬遷認爲李耳就是老聃。後來有些人因爲覺得《老子》中的有些思想像是戰國時期的東西,於是就發揮想象,說李耳與老聃是兩個人:老聃是春秋末期的人,李耳則是戰國時期的人,《道德經》衹能是戰國時李耳作。其實,我們不能因爲《老子》書中夾雜了一些後人增補的材料,就把全書的時代後移。二是老莱子。《老子傳》:“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因此有人以爲老萊子就是老聃。其實不對。老萊子另有八九十歲“綵衣娱親”的故事,夫妻隱遁入深山的事。《史记·仲尼弟子列傳》:“孔子之所嚴事,於周則老子,……於楚,老萊子。”顯見是兩人而不是一人。三是周太史儋。孔子死後129年方有太史聃见秦獻公預言未来之事。老聃年纪比孔子大,他如何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又摇身一變为太史儋而去見秦獻公呢?所以太史儋不可能就是老聃。清代的畢沅由於聃、儋二字同音同義就作出判斷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