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走向和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走向与目标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 五、课程改革的操作策略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一)生源质量的变化 (二)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的不适应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现代企业劳动组织方式对员工的新要求 二、 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指向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的哲学基础 就业导向与职业培训的区别、为雇主服务还是为人的发展服务 处理好几对矛盾: (1)教学内容有限 与科学知识内容无限的矛盾 (2)教学时间有限与学习内容增长的矛盾 (3)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矛盾 (4)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矛盾 (5)宽与专的矛盾 (6)全面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2.系统科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系统科学理论的两个重要原理 (1) 整体优化原理: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没有结构的仅由孤立的要素组成的系统是不存在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的组成要素之和,由各要素功能之和与各组成要素构成系统之结构的功能两部分组成。用公式表示为:Ε整体=ΣΕ要素+Ε结构 (2)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一个系统的信息通道是闭合回路时,才能实现信息反馈。控制部分根据反馈信息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调整它所发出的信息从而实现控制。 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者智能)。 (1)智能是多元的和有差异的 (2)智能是平等的 (3)智能是分布的、情境化的 (4)智能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或创造能力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是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意义。 建构主义的核心理论有四个方面:(1)知识不是被动积累的,而是个体积极组织的结果;(2)认知是一个适应过程,它使得个体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3)认知对个体的经验起组织作用,并使之具有意义,而不是一个精确地表征现实的过程;(4)认知既有生物的、神经的结构基础,而且来源于社会的、文化的和以语言为手段的相互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5.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 数控车削技术工人培养 课程设置的系统化与教育层次的关系 三、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 (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三种典型课程模式 (1)知识本位模式(或称学科本位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传授经验、知识为主,并注意培养某种职业技能的课程结构形态。它的特点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活动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比较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三段式模式。 (2)能力本位模式。所谓能力本位模式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的课程组合形态。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量化和分割成若干模块,然后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培训,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与资格。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程序是职业分析→目标分析→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3)人格本位模式。此模式是指以完善劳动者个体人格,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结构模式。人格本位模式认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伦理。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态势 (1)课程目标的多向化 (2)课程计划的柔性化 (3)课程标准的多层化与衔接性 (4)课程设计的模块化 (5)课程实施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6)课程编制的社会化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 (一)职业导向的课程观 决定课程的最重要因素: 职业教育的课程特点 (1)培养类型的实用性。 (2)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3)教育对象的大众性。 (4)办学模式的开放性。 职业导向课程观的三个要点 职业分析在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课程是动态的社会需求反映,不只是静态的学科知识的载体,要根据变化不断加以调整。 职业活动在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课程是动态的职业培训过程,不只是静态学科知识的传递,要重视个体的经验与探索。 职业能力在课程中成为核心目标,课程是动态的探索发现的过程,不知是静态学科知识的积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 (二)职业能力的理论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