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执业药师培训_妊娠期和哺乳期合理用药课件
株洲市药械协会理事例会 (2011年11月17日) 主 办:株洲市药械协会 、药学会 承办单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协办单位:株洲市四医院 株洲市四三0医院 祝各位与会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妊娠期和哺乳期合理用药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主任药师 文晓柯 内 容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二. 妊娠期药物动力学的改变 三. 胎盘的药物转运 四. 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目 录 五. 妊娠期用药与致畸 六. 妊娠期用药基本原则 七. 父方用药 八. 治疗方法选择前风险沟通 九. 妊娠期间中草药的使用 目 录 十. 妊娠期间疫苗的使用 妊娠期禁用药物 十一. 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母体用药风险对比 十二. 药物进入母乳的途径 十三. 哺乳期婴儿特征、乳汁/血浆比例 目 录 十四. 药物在乳汁中的数量和相对 剂量 十五. 母乳中的药物毒性 十六. 影响泌乳的药物 十七. 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1. 优生优育已是我国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 关键问题:减少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中,至少有2%~3%是由药物引起的。60%~70%原因未明。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是药物引起的三种特殊毒性,均为药物和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细胞的表达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致畸作用 有胚胎毒性的药物引起的胎儿异常如是可逆的,新生儿可正常。不可逆的少数引起胎儿出生前死亡,大多数则可使娩出的新生儿出现异常。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功能异常: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大脑和器官等。 结构异常:全身发育异常。 新生儿也可出现体细胞突变,引起致畸作用或跨胎盘致癌作用。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 孕激素曾广泛应用来防治流产。1950年,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医生发现, 一些女性患儿的外生殖器像男孩, 但化验 尿中没有男性激素, 手术探查时腹腔内却是女性的内生殖器。流行病学调查证明, 这些患儿的母亲怀孕期间曾应用孕激素保胎。 1939年至1950年,美国发现600多例。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已经证实或高度怀疑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有: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巯嘌呤、甲氨蝶呤、秋水仙碱、孕酮类、己烯雌酚、雄激素类、异维A酸、苯妥英、丙戊酸、丙卡巴嗪、沙利度胺(反应停)等。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致癌作用 大多数有致癌作用的药物作用的靶物质是DNA,某些RNA和蛋白质也可能是其靶物质。 某些药物只是前致癌物,须经体内代谢后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代谢产物后,才能和亲核靶物质结合。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某些药物如烷化剂具有和亲核物质直接结合的能力,使得烷化剂一方面可杀死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又可诱发肿瘤。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 1966~1969年间, 美国波士顿市妇科医院在短时间内遇到8个10多岁的女孩患阴道癌, 比同龄组20世纪以来报道的阴道癌总数还多。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与患者的母亲在怀孕期服用己烯雌酚保胎有关。服药妇女所生的女儿患此癌的危险性比不服药的大132倍。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至1972年,各地共报告91名 8~25 岁的阴道癌病例,其中49名患者的母亲 在怀孕期间肯定服用过己烯雌酚。 该案例说明, 己烯雌酚的这种不良 反应要在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在 下一代身上才暴露出来。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致突变作用 药物引起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染色体)异常,使遗传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突变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可导致遗传性缺损。这种缺损可以出现在第一代子代,也可能成为隐性形状,只有当两个具有由药物引起的突变个体结婚后的子代才有明显表现。因此,药物的致突变作用不是几个月或几年可以发现的。间隙期越长,越难找到致病药物,故应特别警惕。 一. 妊娠期用药的现状与危害 突变如发生在体细胞,可使这些组织细胞产生变异而发生恶性肿瘤。 已确认有致突变作用的药物有抗癌药烷化剂、咖啡因等。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比实验室研究对发现药物的致突变作用有更重要的作用,它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