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演示文稿7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网-演示文稿7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 水汽: 南极臭氧洞 酸雨使森林枯萎 酸雨对石像的腐蚀 复活节岛 腐蚀狮身人面像 酸雨的分布 酸雨的危害 酸雨造成的危害会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的防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全球一氧化碳污染图2000.04.30. 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 机动车尾气污染 电厂排污 氟中毒 氟斑牙 用高含氟煤熏烤粮食 土法炼焦,山西 农民燃烧秸秆 长沙 成都 兰州 上海 北京 智利圣地亚哥 美国Mont.州Butte市 分子量 二氧化碳 与甲烷具有保温作用 紫外线区(波长小于0.4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7% ; 人眼能看见的可见光区(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所以我们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红外线区(波长大于0.76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 二氧化碳分布 垂直上,集中在20km 以下 时间上,夏季少、冬季多 空间上,城市多,海洋上少 臭氧 吸收紫外辐射和部分红外辐射(0.96um) 对地面温度的影响与高度有关 在离地面22km以下, O3 地面温度 。其中10km处臭氧的影响最大。 在离地面22km以上,O3 地面温度 。 对流层O3浓度的变化对地面温度的影响大于平流层O3浓度的变化对地面温度的影响 上层大气 O3含量较少: 太阳辐射强烈,导致氧分子离解过多 形成后,又分解 低层大气 O3含量较少: 太阳辐射较弱,导致氧分子很难离解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臭氧层主要存在于平流层内,其遭到破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太阳活动的影响。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等方面。例如,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是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臭氧层破坏后产生的危害 臭氧层的保护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多次召开会议,达成了比较一致的保护措施: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我国也制定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另外,1994年联合国把每年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水汽分布 垂直上,集中在10~12km 以下 时间上,夏季低维地区多、冬季少 空间上,纬度高,含量少 2、对流层的厚度及特征 A)厚度:本层厚度最簿,并随纬度、季节而不同,在高纬地区平均:8~9km ,中纬地区平均:10~12km,低纬地区平均17~18km,夏季大于冬季。 B)特征: 一是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该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65度/100m; 二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因为地面受热不均。 三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所有的水汽、云、雨、雷、电等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3、平流层的特征 (1)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分布 下层:其上界离地面约35~40km,为同温层 上层:其上界离地面约50~60km,为逆温层,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平流层上层含有大量的臭氧,臭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紫处线而增温; (2)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逆温的存在,对流不易产生。 (3)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4、中间层的特征 高度:平流层顶至85km处。 (1)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因为臭氧的含量下降。 (2)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但由于空气稀薄,所出现的天气现象已不如对流层复杂。 (3)在80km处白天出现一个电离层。 5、暖层的特征 高度:中间层至800km处 特征: (1) 空气质量小,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只角空气总质量的0.5%,在120km高空,空气密度小至声音都难于传播。 (2)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为所有波长小于0.175u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顶层温度可达1000度。 (3)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4) 能反射无线电波 (5) 出现极光现象。 6.散逸层(外层)暖层顶之上,因大气十分稀薄,离地面远,受地球引力场约束微弱,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就能散逸到星际空间,所以本层称为散逸层。 地球表面处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交互作用之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运动过程,包括简单的机械运动和复杂的生命过程,其中大多数过程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透过地球的大气“外衣”到达地表,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之后,形成对地球生命有深刻影响的大气热力状况。地球上的气温条件是各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