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疗及研究进展郭静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失眠治疗及研究进展郭静课件

一 失眠的诊断及西药治疗 二 中药及针灸治疗 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难,持续时间短,早醒,再入睡困难,醒后疲乏,警觉性下降,精力减退,认知及行为情绪障碍等。 失眠的危害 长期失眠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在成人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夜间和白日代谢增高,影响躯体机能恢复,削弱免疫机制,加重原有的各种躯体和精神疾患,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会给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 。 失眠的危害 长期失眠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在成人可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夜间和白日代谢增高,影响躯体机能恢复,削弱免疫机制,加重原有的各种躯体和精神疾患,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会给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 影响寿命。⊙ 失眠的发病情况 美国1992年调查,发现1/3被调查者在过去一 年内有过失眠,15%被调查者有慢性失眠症.“女性与男性失眠者之比为1.7:1。 另1份美国睡眠基金会所作的民意调查表明,1000人中半数有过失眠,其中许多人是慢性失眠者 因此,估计美国失眠人数可能为300~4000万人,有的更估计高达6000万人,女性较多。Chilcott估计,到21世纪中叶时,美国失眠人数 将达到1亿人 我国1份内蒙古大学生358人的问卷调查,睡眠质量差者(包括入睡困难!多醒!使用安眠药等)也高达9.8%.另有报告显示我国的失眠发病率高达50%左右。 失眠的分类 根据病程分为: 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 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 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 (P) 失眠的诊断标准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10版(ICD-10) 美国睡眠协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及编码手册(DSM-IV.)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失眠的诊断的中心内容 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对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 发作频率及发病时间等 。 失眠的测量工具——量表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 爱泼沃斯(Epworth)思睡量表、 SPIEGEL量表等。 其他还见睡眠损害量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Leeds睡眠评估问卷、睡眠行为量表等。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由匹茨堡大学编制,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该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 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通过此表可以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服用药物情况和白天功能状态。 爱泼沃斯(Epworth)思睡量表 包括坐着阅读书刊、看电视、在公共场合坐着不动(如剧院或开会)、乘坐汽车超过1小时、、坐下与人谈话、午餐未喝酒,餐后安静地坐着、遇堵车时停车数分钟以上等情况下的思睡情况。 失眠的测量工具——PSG 多导睡眠仪 全面地收集睡眠的各种参数,对失眠的程度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研究睡眠结构的可靠仪器。 失眠的病因分析 一过性失眠:环境因素及一过性的过度兴奋、思虑、精神紧张和躯体不适等引起。 短期失眠:精神紧张引起,其次为躯体的不适。 慢性失眠:1)器质性疾病引起2)神经症性失眠和心理生理性失眠3)精神疾病引起4)药物引起5)觉醒/睡眠节律失调6)老年性失眠。失眠与遗传素质和家庭影响也有关。 其本质在于患者错误的睡眠观念、态度及其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与睡眠有关的结构 视交叉上核 丘脑、下丘脑; 脑干中缝核、孤束核; 网状结构; 大脑皮质。 睡眠觉醒机制 睡眠与觉醒是CNS主要活动的结果,通过生物钟周期性开启通向睡眠诱导区(中缝核、孤束核)和觉醒诱导区(如蓝斑头部)的通道,它们再分别经上行激动系统和抑制系统实现对皮质的易化和抑制,产生觉醒和睡眠, 睡眠过程还受5-HT、NA、 Ach等中枢神经递质的控制。肽类物质参与了睡眠觉醒节律的调节,如前列素D3,褪黑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睡眠作用。 正常睡眠结构 I期睡眠:占总睡眠的5%,易醒。 II期睡眠:占总睡眠50%,大脑活动减慢。 III 、IV期睡眠:深睡眠,占总睡眠的25%。 V期睡眠占20%左右,大脑对白天的经验进行整合。 失眠的治疗 失眠的药物治疗 西药治疗原则 目前常用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手册第4版(DSM-IV)提到思诺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