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讲河东戏曲7
第十讲 河东戏曲 主讲:樊淑敏 一 山西地方戏简介 蒲剧 晋剧 雁剧 上党梆子 二 蒲剧 蒲剧历史沿革 蒲剧艺术特点 三 蒲剧欣赏 一 山西地方戏简介 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是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雁剧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一脉相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 蒲 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 晋 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 雁 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 二 蒲 剧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 原名“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而得名。 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十八世纪)外省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 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 陕西称东路戏; 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 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 “戏曲之乡”——蒲州 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之称。 蒲剧的渊源与形成 蒲州梆子的渊源与形成,说法有二: 一说胚胎于晋南和陕西东部民间的锣鼓杂戏(陕西称“跳戏”); 一说为北曲遗响,同山、陕民歌小曲、典艺结合的“弦索调”,至明中叶受青阳腔(清戏)影响后演变而成。 “ 乱 弹” 明末清初,蒲剧沿称“乱弹”。 康熙(1662-1722)至乾隆时(1736-1795),北京观众也称蒲剧为“西调”、“西秦腔”、“勾腔”。 咸丰、同治(1851-1874)后,又多以“山梆子”称之。 “山陕梆子” 所谓“山陕梆子”,当时泛指山西的蒲州梆子和陕西的同州梆子。 两地仅一河之隔,语言相近,风俗习惯相同,艺人相互搭班演出,历来无艺界。 嘉庆年间(1796-1820)北京有“山陕班”演出,直到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蒲州和同州艺人仍有在北京搭梆子班演唱的。 其后两个剧种始逐渐分道发展。 蒲剧艺术特点 蒲剧的表演:程式丰富,基础雄厚。 风格上:生、净宽大有力,粗犷豪放;旦行明快利落,朴实大方。 各种行当都善用特技。 蒲剧特技 椅子功 水袖功 胡子(髯口) 翅子(帽翅) 鞭子(马鞭) 梢子(甩发) 蒲剧欣赏 《土炕上的女人》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