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与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与预防 2.docVIP

体罚与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与预防 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文星中学 麻忠正2013.06.25 【摘要】: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个别教师的、法制观念淡漠、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因素,致使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对此,我们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 体罚变相体罚原因对策 【正文】:   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我们通常提到的体罚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体罚。对未成年人的体罚有两个来源:家庭内部(如来自父母)和教育机构(初、中等教育的教师)。造成明显身心伤害的体罚,不论来自父母或教育人员,均会被视为虐待儿童的犯罪。  变相体罚指用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其形式归纳有以下几种:   1、罚抄:罚抄词语、定律等超过五遍;诗歌、规则等超过两遍,课文超过一遍。   2、罚钱:不论数目多少,不论形式如何。   3、罚做值日或罚其打扫卫生并连续几天。   4、逐出教室而不及时处理。   5、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   6、敲教鞭,甩东西。   7、未经领导同意,随意停课或停止学生参加一切活动。   尽管我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但是师德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教师不尊重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什么罚站、打手心、抽耳光、脱裤子揍屁股、用小刀刮脸皮,逼学生下跪,嫌孩子太吵在其嘴上贴透明胶条,在学生脸上刻写“我是小偷”等字样,在学生脸上刺字,发动学生轮流抽“违纪学生”耳光等。有的教师常常骂不听话的学生是“害群之马”、“一泡屎坏”、“狗改不了吃屎”、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伤害,在生理方面,可能致伤致残;在心理使儿童变得恐惧,缺乏安全感,并摧残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损害学生的尊严,窒息学生的思想。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国贫困儿童中心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盖尔绍夫经长期研究发现,体罚可能产生10种不良行为,如易进攻、反社会和成年后对子女及配偶滥用暴力等。可见,对学生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 我们应该看到各大媒体对教师暴力行为早已曝光很多,国家也屡屡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应该说,全社会对此态度不可谓不重视,措施不可谓不得力。可为什么这类事情却屡禁不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屡禁不止的原因 ?法制观念淡漠  ??? 尽管我国颁布了不少关于保护青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但不少教师对其中的法律条款的内容并不了解,学生及其家长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则更少。所以,当教师体罚学生时,教师本人还不知道这是在违法,学生和他的家长也不知道运用这些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信念就是老师打学生和社会上的打架斗殴有本质区别,那就是为了学生好,既然动机是好的,就不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古希腊雅典的学校,就常常对儿童实施体罚,在保留下来的史料中,有一块习字板,教师在上面写了一句话:“孩子,你如果不要挨打,就得用功。”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管理、教学和道德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在管理儿童的方法中,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应当占重要的地位,他还详细拟定了一个施用各种惩罚的制度,他提倡采用“剥夺自由”、“禁止用餐”、“关禁闭室”、“站壁角”等方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压制儿童原有的 “野蛮的顽皮性”,改变儿童放荡不羁的性格。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什么“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宽是害”,但这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所以,古代的严师手里经常握着一把厚厚的戒尺。中文的“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两个×表示两个学生,右边的×表示手拿木棒的教育者;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的说法,“夏”同“? ”,是一种茶树,“楚”是一种灌木,意思是用黄荆、戒尺收敛儿童顽皮的劣性。孔老夫子也曾用教鞭体罚弟子,民间也流传着“不打不成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