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速公路工程水泥搅拌桩试验段施工的方案
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水泥搅拌桩试验段施工方案xx股份有限公司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第六分部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第六分部水泥搅拌桩试验段施工方案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xx股份有限公司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第六分部目 录1、编制情况-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2.1地形、地貌- 2 -2.2气候- 2 -2.3气象- 2 -2.4水文- 3 -3、施工组织机构、施工队伍及人员- 3 -3.1施工组织机构- 3 -3.2施工队伍及人员- 4 -4、试验段落- 4 -5、试验目的- 5 -6、施工工期安排- 5 -7、试桩方案- 5 -7.1施工工艺流程- 5 -7.2施工准备- 6 -7.3场地平整- 8 -7.4施工放样- 8 -7.5钻机就位- 8 -7.6浆液制作- 9 -7.7预搅下沉- 9 -7.8提升搅拌喷浆- 9 -7.9复搅(喷)- 9 -7.10桩机移位- 10 -7.11检测验收标准- 10 -7.12资料整理- 10 -8、质量保证措施- 10 -8.1人员- 10 -8.2设备- 11 -8.3材料- 11 -8.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1 -9、安全保证措施- 13 -10、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5 -1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7 -水泥搅拌桩试验段施工方案1、编制情况1.1编制依据(1)《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十、第十一标段、及相关技术资料;(2)《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地勘资料》(K1+000~K52+932.645)第一册;(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7)我公司在其它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及相关资料;现场调查了解的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和我单位的管理体制、资源状况、施工能力。1.2编制原则以“安全高于一切,质量重于泰山”为宗旨,缜密考虑和制定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措施,积极推行先进和科学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科学组织,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1.3编制范围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部第六分部(设计图纸为:第十、第十一)(K43+000~K52+932.645)范围内的软基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2、工程概况工程地点起于xx县新集镇的李八村的张家沟(K43+000),止于头铺镇花园村已经通车的徐明高速公路(K52+932.645),目前能够开工的只有xx枢纽互通部分,里程段为K51+000~K52+932.645,因土地还没有交付使用,其它的段落暂时不能施工。第十、十一标段共有水泥搅拌桩766120m,桩体直径为:Φ50cm,桩长多数为13m,搅拌桩间距为1.1m、1.4m和1.5m等,呈等边三角行布置。水泥搅拌桩桩基施工完成检测后在桩顶铺设50cm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表面铺设1层钢塑土工格栅。采用“二喷四搅”施工工艺,水泥浆采用P.O42.5号普通盐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5,搅拌桩施工前应平整场地(按标高控制)并压实,再进行搅拌桩施工。2.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滁州市凤阳县和xx市内,路线淮河以南沿线为低山丘陵和淮河冲积形成的阶地~河漫滩,属江淮波状平原,最高处位于老山,主峰海拔约158.6m。区内有多处低山丘陵,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间高,区内部分地段地形较复杂,沿线海拔在16.8~158.6m之间;淮河以北地形平缓,属淮北平原区,地形海拔在12.8~18.2m之间,相对高差小于5.4m。多湖塘分布,河港沟塘纵横连通,属淮河水系。2.2气候本项目区域隶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的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的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季风明显、雨热同步。梅雨明显,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光、热、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大致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区因地处中纬度,气候条件较为优越。但由于冷暖气团变换控制频繁,天气多变,常有低温、大风、暴雨、冰雹、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出现。2.3气象据xx市区、xx县气象局资料:区内无霜期213~230天,年平均气温14.0~16.1℃,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在2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在41.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左右,年极端最低气温-22.8℃。项目沿线各地降雨略有差异,地域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