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pptVIP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课件

安徽省流脑流行状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历史发病概况1 安徽省历史上曾是流脑高发地区 1950年至今有3次大流行: 1958~1959,279.85/10万; 1966~1967,596.11/10 万; 1976~1977,191.33/10万; 1967年为发病最高年,发病254961人,死亡12748人。 自20世纪80年代使用流脑疫苗以来,流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8~2003年流脑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在0.06/10万~0.17/10万之间 历史发病概况2 历史发病概况3 流行特征为: 流行菌群为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带菌以B群为主 7~9年出现一次周期性大流行; 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 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 大流行通常是先皖北后皖南。 近年流行情况1 自2003年9月在安徽省首次发现C群流脑以来,疫情大幅上升。 近年流行情况 2 病例监测-地区分布1 病例监测-地区分布2 病例监测-地区分布3 病例监测-时间分布 病例监测-年龄分布1 年龄分布(2004~2006年) 发病人群以13~18周岁年龄段为主,占40.8; 其次是7-12岁年龄组儿童(小学生)发病较多,占16.6 %(83例); 0-6岁儿童病例占15.6% (78例), 19岁-22岁病例占14.0%(70例),23岁以上流脑病例占13%(65例)。 病例监测-年龄分布2 病例监测-年龄分布3 病例监测-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 学生多见,占总病例的57%。 病例监测-病例临床表现 实验室监测-病例1 检测方法 细菌培养-菌群分型 特异性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PCR检测 实验室监测-病例2 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1 2004年~2006年:采集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2246份 Nm阳性为111份,阳性率为4.9%。 带菌谱为: C群Nm93株,阳性率为4.1% A群3株,阳性率为0.1% B群8株,阳性率为0.4% 其它群7株,阳性率为0.3% 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2 2004年末和2005年初:流脑暴发疫情,26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菌群检测 13份为Nm阳性,阳性率4.8%; 其中C群Nm10株,阳性率为3.7%, D群Nm3株,阳性率为1.1%。 实验室监测-密切接触者3 2006年7月~2009年6月: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179份(合肥144份) Nm阳性为83份(合肥76份) ,阳性率为46.4%。 带菌谱为: C群Nm68株(合肥66株),阳性率为38.0% A群1株,阳性率为0.6% B群8株,阳性率为4.5% 无法分群6株,阳性率为3.4% 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1 健康人群带菌率调查 2005年1~4月,马鞍山市区、芜湖市繁昌县、淮北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集1226人份咽拭子标本 2006年9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00份,结果未检出Nm。 2007年6月,在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738份,检出W135群、Y群各1株。 2008年9月,在合肥市、淮南市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651,检出A群7株、B群7株、C群12株,阳性率4%。 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2 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3 人群抗体水平检测 2005年4月:马鞍山市区、黄山市徽州区、阜阳市阜南县、宿州市砀山县、六安市霍山县,采血931人。 2007年6月:淮南潘集区、大通区、谢家集区,采血738人。 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4 实验室监测-健康人群5 流行特征 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 流行周期不明显; 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冬春季); 发病年龄后移,以中小学生为主; 流行菌群变迁,由A群转为C群,但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 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 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 作好流脑的监测工作 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 提高流脑疫苗接种率 提高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 做好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查漏补种工作。 流脑疫苗国家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说明(A群流脑多糖疫苗) 第一剂次起始月龄(6-18月龄) 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母传IgG类抗体,出生后6月龄以内,体内杀菌抗体尚能维持有效水平。6-18月龄抗体水平降至最低, 发病水平升高。 第二剂次基础免疫(两剂次间隔3个月) A群多糖抗原在2岁以下婴幼儿抗体应答较差,虽然可对幼儿诱生抗体和免疫记忆, 但需重复免疫接种才能诱生足够抗体滴度。 6-24月龄婴幼儿经2针基免后抗体明显升高,抗体几何滴度和阳性率均达到或接近3岁儿童接种1针后的抗体水平。 免疫程序说明(A+C群流脑多糖疫苗) 初免起始月龄(2岁)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小于2岁儿童无可靠的免疫原性,可引起以后几年对C群抗原的反应性降低。 加强免疫(间隔3年) A+C群流脑疫苗接种1剂后,各群抗体4倍增长率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