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罗恩病研究进展课件_1
Veloso FT et al. Inflamm Bowel Dis. 2001;7:306-313. Remission Within the First Year of Diagnosis May Predict Future Disease Behavior Remission Low Activity High Activity 0% 20% 40% 60% 8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Years After Diagnosi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D was studied in a cohort of 480 consecutive patients followed from diagnosis up to 20 years (1980–1999) 临床表现和诊断 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常累及从食管到肛门的多个部位,使临床症状多样化,诊断变得困难。文献报道手术前的误诊率高达66.7% . 临床可分为两型,一为顽疾型,症状轻而不典型,以肠梗阻为主,另一型为侵袭型,症状较重而典型,以溃疡和肠瘘为主。 临床表现和诊断 国外学者总结10年经验,发现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确诊率达93.9%,对克罗恩病只有77.3% . 最难区别的还是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因肠结核分布特点也是在右侧结肠,跳跃和区域性分布,若溃疡形态典型者尚能区别,而多数病变是呈非特异性的假息肉,无规律的溃疡和充血糜烂改变。其与肠结核在临床表现、结肠镜下所见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文献报道两者相互误诊率高达49%-65%。 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理改变是主要的鉴别要点,如裂隙样溃疡,非干酪样肉芽肿,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是克罗病恩病比较特异的改变。而较大的常融合成团的干酪样肉芽肿则仅见于肠结核。但常常由于活检组织太小,这些比较特异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或难于发现,特别对于只有肉芽肿,但没有干酪样坏死的肠结核。 国外报道,约60%的克罗恩病存在结节病样肉芽肿,约30%的克罗恩病可见裂隙样溃疡。国内报道30例克罗恩病,活检肉芽肿的阳性率为30.8%。 治 疗 目标:控制发作 维持缓解 预防复发 防治并发症 保证生活质量 原则: Witkison 早期控制症状 维持缓解 确定内外科治疗界限 克罗恩病--Cochrane Library系统评价 糖皮质激素应用24月不减少复发 布的奈德 亦不能预防复发 Aza 维持缓解有效 Aza 或6-MP 诱导缓解有效 基于发病机理的靶向治疗途径 1.细菌抗原:直接穿过肠上皮,逞递至固有膜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加工逞递给CD4+ T细胞,相互作用后产生促炎细胞因子 2.TNF-α、IL-12, 引起Th1反应 新型生物治疗剂 生物治疗剂 作用 a NF-κB抑制剂或细胞因子单抗 抑制IL-12、IL-13 b α4β7整合素单抗、趋化因子抑制剂 抑制效应细胞移动 c TNF特异性抗体 抑制TNF表达 d 调节性T细胞因子 抑制效应性T细胞 F 选择性黏附分子抑制剂(SAM) 抑制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 Role for Targeted Biologic Therapy in Crohn’s Disease (CD) Disease Mechanisms: Chronic Immune Activation Natural Histor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