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200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门市200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门市200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甘文厅社发〔2008〕45号)精神,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200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普查内容 主要指分布在全市各乡镇、村组、农户当中,世代传承(口传心授历经百年以上且有三代传承谱系)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濒危灭绝的(生命力很弱)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之列,具体可分为17类: 1、语言:各民族的语言(如小金湾民族乡东乡族语言); 2、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载体的民间口头文学。如“酒泉宝卷”等;在民众中长期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歌谣、史诗、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民间说唱文学、民间戏曲文学等传统语言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表演活动; 3、民间美术:具体可分为绘画、雕塑(如砖雕、木雕等)、工艺(如剪纸、刺绣等)、建筑等; 4、民间音乐:具体可分为民歌(如玉门民歌)、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宗教音乐以及部分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 5、民间舞蹈:具体可分为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 6、传统戏剧:具体可分为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曲牌板腔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民间小戏剧种、傩祭祭祀仪式性的戏曲剧种、傀儡戏曲剧种等; 7、曲艺:具体可分为说书、唱曲、谐谑(玩笑)等; 8、民间杂技:具体可分为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等; 9、传统手工技艺:具体可分为工具和机械制作、家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制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等; 10、生产商贸习俗: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狩猎、饲养和畜牧业、副业等生产、商贸习俗; 11、消费习俗:主要包括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与生活消费有关的习俗; 12、人生礼俗:主要包括妊娠、分娩、诞生、命名、满月、百日、周岁、成年礼、婚礼、寿诞礼、葬礼等与人的生老病死有关的一切习俗; 13、岁时节令:主要包括汉族的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等; 14、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原始信仰、俗神信仰、祖先信仰、庙会、巫术与禁忌等; 15、民间知识:主要包括医药卫生、物候天象、灾害、数理知识、测量、纪事、营造等方面的知识; 16、游艺、传统体育与杂技:主要包括室内游戏、庭院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博弈游戏、赛力游戏、技巧游戏、杂耍(艺)竞技等; 17、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以及其它需要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二、普查程序 1、确定任务。普查前要根据线索确定普查的重点对象和调查了解的主要内容,凡涉及的询问内容、拍摄图片、现场录音以及老艺人表演的动作,要有针对性地提前拟定计划有序实施。 2、准确记录。完整采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等资料。田野调查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多种方式,大量采集图片、录音录像,尽可能做到文本记录完整,资料齐全,数据填报准确。同时,要认真填写普查登记表和普查工作日志,普查过程中要原汁原味地记录原生态、纯民族民间内容和表现形式等事项,不得凭想象随意篡改。 3、全面登记。在普查中要善于发现和征集具有珍藏价值的实物,能搜集则搜集,能收购则收购,若受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搜集或收购,但又大量散落于民间的珍贵非遗实物,在普查时要逐项登记、造册,调查清楚存藏点和收藏人,鉴定其价值后与收藏者签订协议,尽最大努力保证珍贵实物不流失、不外传。 4、及时建档。严格落实普查资料整理建档制度,在田野普查基本结束后,要整理出完整的普查笔记和现场记录,对全部普查信息进行分类、归档,并安排专人保管。 三、实施步骤 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分为调查准备、实地普查、整理建档、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1、调查准备阶段 (1月16日至2月28日)。各有关乡镇和单位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动员会,广泛发动群众,抽调文化专干和文艺骨干深入各村组和老艺人家中搜集普查线索,认真填写普查线索登记表。普查保护办公室要做好乡镇摸底调查的指导工作,确保其熟悉普查程序,制定和梳理普查提纲,准备普查工具设备,制作打印普查的各类表格及卡片。 2、实地普查阶段(3月1日至4月30日)。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普查线索,确定普查重点内容和范围,采取逐乡逐村逐户的办法,分两个小组深入全市各乡镇进行田野普查,彻底摸清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分布状况、濒危情况、文化价值和主要传承人。 3、整理建档阶段(5月1日至5月31日)。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