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在上海第二聋校创办的智力落后儿童辅读班填补了我国特.PPT

1979年春在上海第二聋校创办的智力落后儿童辅读班填补了我国特.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79年春在上海第二聋校创办的智力落后儿童辅读班填补了我国特

——记新中国特殊教育事业拓荒者之一银春铭先生 银春铭,1935年11月出生在河南省临颍县城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成绩优异,1955年高中毕业后被选拔为留学生,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年9月至1961年6月就读于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现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留学期间攻读了智力落后教育、聋教育、盲教育和言语障碍矫正等4个专业。 他和朴永馨一起,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出国攻读特殊教育的两个人,也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仅有的两个出国学习特殊教育的人,特教界称之为“北朴南银”。1961年学成回国后,银先生先后在上海第二聋哑学校、上海市教育局、上海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任职,1997年末退休。银春铭先生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学实践、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行政管理、特教师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1979年春在上海市第二聋校创办的智力落后儿童辅读班,填补了我国特教领域的空白,发挥了星火燎原的重要作用,直接推动了我国大陆地区培智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时,出国留学的专业是由国家根据对人才的需要整体考量、统一安排的。绝大多数留苏预备生的理想都是理工方面的专业;而出乎银春铭意料,分配给他的专业竟是从未听到过的特殊教育。但是,听从国家召唤,服从国家需要,是那时青年人的唯一选择。他也不例外,带着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与另一位去学习特殊教育的朴永馨一起,进入了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由此开启了他们的特教人生。 当笔者问他怎么看待自己的特教人生时,他一字一句、言简意赅地说:安排我出国留学学习特殊教育,当时着实让我大失所望。那时候,理工科非常热门,国家的建设需要最多的也正是这方面的人才;而特殊教育是什么,当时几乎无人知晓。既然是国家的安排,那就接受吧!虽然,学成回国后历尽坎坷、浪费了一些美好时光,但所学的特殊教育终究还是为我个人发挥才华、服务国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银春铭留苏实习期间,指导聋童学习 国家因在“自然灾害”期间实行调整、压缩的方针,竟找不到安排他们两人的适当岗位。他们很理解国家的困难,私下商量:既然学习了这种专业,还是先到基层学校第一线去,把学到的先进理论和国内的实践结合起来,可能对以后的工作更为有利。这种考虑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赞许。于是同年10月,银先生带着教育部介绍信来到上海第二聋哑学校报到,开始了聋童的教育工作实践。一位留苏的高材生,竟然做起了小学教员,而且还是聋孩子的老师,有些人把他看成另类和“傻瓜”。对此银先生本人倒是很坦然:“既然国家花许多宝贵的外汇送我出国学习特殊教育,我就应该用所学知识服务特殊儿童。” 银春铭在上世纪60年代与聋校学生在一起 1980年春,银春铭先生被选为上海市长宁区的人大代表。1981年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现为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长,一直到2002年。他还积极参与了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的筹建活动,并在1982年的南昌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1983年被调入上海市教育局普通教育处负责特教工作,不久被任命为副处级视导员。1990年初,在银先生的推动下,上海特教师资培训中心挂牌成立,他出任常务副主任,负责该中心日常工作。该中心是一个从事新老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信息交流及教育咨询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一是,大胆创办智障儿童辅读班,填补中国特教在教育门类上的空白,直接推动了我国大陆培智教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 二是,大量翻译、编著、撰写特教教材与理论专著,致力于中国特殊教育体系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三是,积极参与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为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银春铭在暑期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班授课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享晚年福”。 “两耳只闻特教事,一生无悔特教人”。 回顾往事,我这一辈子就“嫁给”了我国的特教事业和残疾儿童。虽然这不是自己的最初人生意愿,但终究是无怨无悔。 * * *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