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放射治疗学鼻咽癌课件
* * *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 鼻咽肿物、颈淋巴结转移、颅神经损害是三大体征 影像学检查是评价病灶范围的主要手段 * (1)嗅神经:嗅觉减腿或消失。 (2)视神经:单侧视力下降或服视。 (3)动眼神经:眼球运动障碍或固定,只能向外侧或外下侧移动,或环侧上睑下垂。 (4)滑车神经:患侧眼球上斜肌运动障碍,眼球不能向外下方运动。 (5)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过敏、疼痛,而后麻木和感觉消失,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患侧角膜反射消失。 (6)外展神经:眼球外展运动障碍、复视。 (7)面神经: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关闭不全,同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向健侧偏斜。 (8)听神经:患侧出现神经性耳聋。如内耳受损,可出现眩晕。 (9)舌咽神经:软腭不对称,吞咽功能障碍,进食逆流鼻腔。 (10)迷走神经:咽及侯黏膜感觉消失,吞咽呛咳,患侧声带麻痹,发音嘶哑。 (11)副神经:耸肩无力(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12)舌下神经:患侧舌肌萎缩,伸舌偏斜。 鼻咽癌的临床特征 鼻咽肿物 颅底破坏、颅内侵犯 颅神经损害 颈部淋巴结转移 肝、骨等远处转移 复习---12对颅神经进出颅的部位 Ⅰ嗅神经:颅前窝筛孔 Ⅱ视神经:颅中窝视神经管 Ⅲ动眼神经:眶上裂 Ⅳ滑车神经:眶上裂 Ⅴ三叉神经:1眶上裂,2圆孔,3卵圆孔 Ⅵ外展神经:眶上裂 复习---12对颅神经进出颅的部位 Ⅶ面神经:内耳门-茎乳孔 Ⅷ听神经:内耳门 Ⅸ舌咽神经:颈静脉孔 Ⅹ迷走神经:颈静脉孔 Ⅺ副神经:颈静脉孔 Ⅻ舌下神经:舌下神经管 上行型:鼻咽癌侵犯颅底,骨质破坏严重, 不向下转移。 下行型:向下转移颈部淋巴结及肺、肝、骨等转移。不侵犯颅底。 混合型:向上、向下侵犯同时进行,两者兼有。 临床分型 诊 断 诊 断 七大症状、三大体征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间接鼻咽镜 电子鼻咽镜与鼻咽活检病理 胸片、腹部彩超 CT、MR检查,ECT全身骨扫描 PET-CT 三大常规、血生化 免疫血清学检查:EB病毒抗体 间接鼻咽镜检查 鉴别诊断 (一)鼻咽部肿块 鼻咽腺样体增生 鼻咽结核 鼻咽脊索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淋巴瘤 (二)颈部包块 颈部淋巴结炎 颈部淋巴结结核 颈部淋巴结其他转移瘤 淋巴瘤 临 床 分 期 临床分期 Ⅰ期:T1N0M0; Ⅱ期:T1N1a~1bM0,T2N0~1bM0; Ⅲ期:T1~2N2M0,T3N0~2M0; Ⅳa期:T1~3N3M0,T4N0~3M0; Ⅳb期:任何T、N和M1。 治 疗 NCCN指南 ■ 详细的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 鼻咽部检查和组织活检 胸部影像 鼻咽部、颅底到锁骨MRI或CT增强扫描 鼻咽癌初始评估 ■ 详细的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 必要时进行牙齿评估 必要时进行言语和吞咽评估 WHO分级2~3/N2~3患者,做肺,肝,骨影像等检查有无远处转移(可能的话包括PET-CT) 必要时多学科会诊 鼻咽癌初始评估 肿瘤内科 放疗科 病理科 头颈外科 放射诊断科 眼科 营养科 听力科 牙科 多学科治疗组 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 初诊病例, Ⅲ和Ⅳ期占70%左右 化疗联合放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带来治疗获益 综合治疗必要性 * 采用案例教学:首先选择一个典型病例,从临床就诊的主诉开始. * * 众所周知, 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华南地区为高发区。近年来,发病率的鼻咽癌没有下降趋势。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仅2005年就收治新发病例2390例。 长期以来,由于鼻咽癌治疗方法单一,长期生存率低,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8位 ,成为影响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究其主要原因,第一,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国内广泛应用的`92福州及国际UICC/AJCC-TNM临床分期标准均是以CT为主要依据,已不完全适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第二,随着精确治疗的应用,在断层图像上准确的确定照射范围和剂量的研究相对滞后;第三,以往临床治疗方案缺乏个体化,导致了远期生存率低,生存质量差。 * 1.地区性:中国南方和亚洲东南,北美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中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 2.家族性:本院发现,有癌症家族史在鼻咽癌患者占10%,有家族史者绝大多数1家只有2个鼻咽癌。非遗传病,估计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种族性:世界三大人种中,部分蒙古人种为高发人群,黑种人次之,高加索人种罕见。高发区广东,操广州方言人群最高,闽南方言次之,客家方言最低。 4.稳定性:广州15年观察发病始终稳定在9.83-11.88/10万,四会中山亦观察到相同结果,提示其发生是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