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谐社会价值判断体系的构建.ppt

《论语》——和谐社会价值判断体系的构建.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和谐社会价值判断体系的构建.ppt

在孔子学说里,“仁”是最高的人格标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也可以说《论语》就是一部仁书,孔学就是一门仁学。目的就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并使之具有远见卓识和崇高的品格。 在《论语》里,孔子多角度地解释了“仁”的深刻内涵,其基本意义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 “仁”是儒家最高的人格标准,构成“仁”的则是一个庞大的价值体系,它包括“孝、忠、信、敬、谦、让、智、勇、刚、强、俭、直”等一系列基本要件或基本素质。 我们可以说,孔子所创立的仁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他所确立的主流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无以伦比的思想统摄力。2500多年来,不管你认可不认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孔子的学说时时刻刻都在规范着我们思想和行为。 二、克己复礼——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为规范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平衡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矛盾,而化解这些矛盾就必须遵守一个相对平等的行为准则与制度。 所谓“礼”,《礼记·仲尼燕居》篇说:“礼也者,理也。”《礼器》篇说:“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管子·心术》篇说:“理也者,明分以谕义之意也。”《吕氏春秋·审应览》说:“理也者,是非之宗也。” 综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礼”就是“理”,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规律,这些规律要靠一定的规范与制度来维系,这些规范与制度也是礼。 《礼记·曲礼上》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诗·鄘风·相鼠》曰:“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强调的就是“礼”在社会秩序的和谐构建中的重要意义。 礼的作用是用来确定是非,明分谕义的。而确定是非、明分谕义就是确定君臣父子长幼尊卑,并使之井然有序。 《学而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孔子是强调等级的。“礼”规定了人与人的不平等,不平等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就是要从人的心理上、行为上去调整均衡这种不平等,并使这种不平等合理化,从而达到全社会的和谐。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你自己位置上应做的事,得到你所在位置应该得到的利益,就体现了“礼之用”;你得到了你所在位置应该得到的认可,你获得了你所在位置应该获得的的满足,大家对自己的地位都觉得心安理得,就体现了“和为贵”。 当然,为了和谐而无原则的追求和谐,就会偏离礼的规范与要求,所以有子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前面我们讲过:“仁”是《论语》中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成“仁”的则是一个庞大的价值体系,它包括“孝、忠、信、敬、谦、让、智、勇、刚、强、俭、直”等一系列基本要件或基本素质。但即使是具备了上述一系列基本要件或基本素质,也必须在具体行为上符合“礼”的规范。 比如“孝”。孔子把“孝”看作是“仁之本”,但不符合“礼”的“孝”就是不孝,不孝就是不仁。 《为政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无违”,是说“行孝之道无得违礼也”,言外之意是说尽孝也要有个度,要以“礼”为标准。“得为而不为,则是苟且以事亲,非孝也;不得为而为,则是僭礼越分以事亲,而亲之受之,亦有所不顺,是陷其亲于有过之地,亦不孝也。” 也就是说,苟且地对待父母的生、死、祭是不孝,僭越礼的规定去对待父母的生、死、祭,是陷父母于非礼,也是不孝。 对于统治者违礼的行为,孔子是深恶痛绝之的。《论语》中孔子多次指责季氏违礼乱政。 《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以“八佾舞于庭”,从表面上看,是严重违背了周礼的规定,但从深层次上讲,季氏的违礼说明他先有了僭越之心,存心要颠覆周朝礼仪制度。 孔子强调“礼”,明确尊卑长幼关系,提倡仁义忠信,希望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基本上符合人类共通的价值取向。 事实上,周礼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无容置疑地渗透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成为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 不过,在先秦时期,“礼”的含义太过广泛,它几乎是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总规范。而孔子过分强调“尊尊”、“亲亲”,尤其是“尊尊”,过分强调等级制度的森严与不可逾越,以致于最终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不断地加以政治化。 自汉代以来,后世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在封建政治的驱使下,不断有意曲解或无意扭曲孔子的礼学观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