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史观史研与文史常识史观解读与运用史料史研的运用
1.农历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 农历与二十四节气 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 春季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 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 日 谷雨:4月19~21 日 夏季 立夏:5月5~7 日 小满:5月 20~22 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 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24 日 秋季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 日 冬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日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A.中秋 B.端午 C.清明 D.春节 解析:本题为文史知识题。A、B、D三项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但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既是传统节日,也是气候节气。清明因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而得名。 答案:C 应用训练 5.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 我国姓氏繁多,通常所说的百家姓,只不过是集中了全国人口大多数的100个常见姓氏。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如熊、牛、云等。 (2)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 姓氏来源 (4)以次第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5)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 (6)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 (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等。 (8)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9)因避讳而改姓。 如邱是讳孔丘之丘等。 A.称号、称字、称官名、称籍贯 B.称字、称号、称籍贯、称官名 C.称号、称籍贯、称官名 、称字 D.称字、称籍贯、称号、称官名 应用训练 6.古代中国,姓名称谓复杂,有直称姓名、有称字、有称号、有称籍贯、有称官名等。例如:李太白、东坡居士、康南海、杜拾遗。下列各组中与以上四个称谓对应正确的是 ( )。 解析: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东坡居士是苏轼;康南海,即是康有为,南海是他的籍贯;杜拾遗,即杜甫,因官左拾遗,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年龄方面: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3岁,豆蔻年华——13岁(女),半老徐娘——30岁(女),弱冠——20岁(男),而立之年——30岁(男),不惑之年——40岁(男),知天命——50岁,花甲、平头甲子——60岁,古稀之年——70岁,耄耋(音maodie)——80岁,鲐背之年——90岁,期颐——100岁。 2.人物方面: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先母”“先父”,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父母亲时所用的敬词;“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家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半年报告全文201008.doc
- 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正文201029.doc
- 2016年1月份安监简报.doc
- 93年会计统测试题商业组.DOC
- 93年全民健保总额协商.PPT
- 93年数学(甲)指定科目考试试卷.DOC
- 94年生物科学科能力测验试卷.DOC
- 95下三年级自然与生活科技.DOC
- 95学测试题自然考科.DOC
- 96学年学校日-健康国小.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