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能提升精练第三讲 古代精神文明——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司马炎《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炎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 )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
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D.实现君民共治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予以分析。‘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意思是六家思想各不相同,但为了达到“天下一致”,即达到天下太平治世。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故D不正确。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反对等级差别,故B、C不正确。
答案:A
2.(2013年淄博高三检测)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
A.“天人感应”学说 B.“因信称义”主张
C.“大一统”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汉代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材料反映汉安帝认为灾荒是上天对自己所犯错误 “咎在朕助不逮”的惩罚,所以看出汉安帝信奉“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A
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对该“总结”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三代时期只有受过教育的学者有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流行的做官途径
C.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察举和科举等阶段
D.汉代的中央官员主要来源于地方郡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汉代中央官吏主要还是由外戚与世家把持,D错误;三代时从政者是贵族,而贵族在从政前要经过学校教育,A错误。B项错在“秦朝以前”,排除。故答案为C。
答案:C
4.(2013年长沙市模拟)《必修三》第三课教材说:“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立( )
A.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之说
B.《四库全书》是史料,吴教授的观点比教材更可信
C.不能据此判断隋朝没有提出过“三教合一”
D.“三教合一”是后人对隋朝三教发展状况的一种描述
解析:《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史料,但并不能据此一本丛书就判定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说,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保存了大量史料,但说史料,并比教材更可信,此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除B项;三教是指道教、佛教和儒学,而三教合一是指三者思想相互交融,D项说法错误。
答案:C
5.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式是格物致知,材料“……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正是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答案:B
6.(2013年北京海淀区一模)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的历史特征。据此推断这个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明太祖朱元璋废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所以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明代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明代末年,顾炎武等人倡导经世致用。
答案:D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民为邦本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材料反映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限制君权。A不能体现材料主张,C是黄宗羲思想,D与材料不符。
答案:B
8.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写好汉字,学好汉字”探索活动的,他们对汉字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 ②汉字的发展体现了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③秦朝时小篆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发展演变,意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届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六 化学反应和能量.doc
-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攻略1-4-12生物群体的稳态和调节.ppt
-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13.4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ppt
-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13.3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ppt
- 2013年1月25日玉溪市易门县“文华汇都”项目定位和营销包装策略报告.ppt
- 2013年03月22日成都温江和周边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建议.ppt
- 2013年中级商业习题和答案-第三章 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doc
- 2013年04月青岛红郡提前上市和价格方案.ppt
- 201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教师用书 热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5 振动和波,光学课件.ppt
- 2013年中级商业习题和答案--第二章 商品流通业态.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