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广东省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前 言
家用电器(以下简称“家电”)是居民生活中重要的耐用消费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已经成为我国家电产品的制造大省,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出口额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家电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引导和促进家电工业的发展,实现家电工业转型升级,由家电制造大省成为家电制造强省,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特制定《广东省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回顾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发展概况
在广东家电工业近30年的发展史上,“十一五”时期是十分重要的五年。这一时期家电工业既经历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的繁荣发展时期,也经历了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的巨大冲击,得益于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环境以及政府“家电下乡”等多项拉动内需政策的有力支持,我省家电工业实现了快速、稳步的增长,在全球家电业的地位持续提升。
家电产业是广东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优势产业,经过高速成长期,目前正进入比较成熟的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家电产品种类丰富、质量较为可靠、性价比高,产业链完备,并具备了较强的集成创新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出口额等方面居全国前列。
(一)在全国同行保持领先地位,大部分产品产量稳居前列。
广东省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共有1360家,企业资产总额为2600.1亿元,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均超过40%,位居全国首位。2010年全省家电工业总产值437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7%。空调器、微波炉、电饭锅、电风扇等产品,产量大、优势强,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核心企业和著名品牌迅速成长
近几年是我省家电产业整合效果最为显著、产业集中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龙头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时期,涌现出了格力、美的、格兰仕、科龙、志高、万宝、万和、康宝、东菱、TCL等一批核心企业和知名品牌。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极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同,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的比重,为引导消费,对行业发展有显著的带动效应。
(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广东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形成了以佛山、中山、湛江等市为代表的白色家电产业集群和深圳、以及深圳、东莞两大出口加工区。其中珠三角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空调压缩机等家电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电饭煲和微波炉供应基地。珠三角的家电产业集群,是广东家电类产品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的主要原因。
(四)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已能够自行开发设计新产品,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5年、2010年广东省主要家用电器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5年产量(万台) 2010年产量(万台) 2010年产量占全国 比重(%) 电冰箱 601.51 1457.76 19.97 空调器 3441.69 5477.85 50.26 洗衣机 266.41 467.84 7.54 吸尘器 1163.05 2626.67 34.58 吸油烟机 312.78 1324.67 68.73 电风扇 10174.90 14813.38 91.81 微波炉 2874.37 5341.00 78.76 电饭锅 4257.42 15207.47 89.00 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将进入转型的关键期,家电工业的发展将是机遇与挑战共存。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到“十二五”时期。预计发达国家过度依靠负债消费的发展方式将面临调整,经济将保持较长时间中低速的增长;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将提供新的市场机遇;节能减排、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手段将不断增多,贸易争端将日益频繁;国际货币体系可望得到重大调整。从国内看,一是高度的外贸依存不可持续。二是粗放外延型模式不可持续。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推动增长,资源环境已难以支撑。经济企稳回升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不足。危机中受创企业的调整恢复需要时间,新增长点的培育形成还有待时日。同时国内收入分配问题矛盾突显,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存在隐忧。
为此未来几年我国的核心任务是将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居民收入将逐步提升,内需将在经济全局中占有突出重要地位。创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