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文中对国内外酱油风味物质研究的历史、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今在酱油风味物质研究中存在着哪些困难,以及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酱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困难;研究前景
Abstract:The research history, method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oy sauce flavor compound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In addition,analyzed today what difficulties exist in the study of sauce flavor substances,and its research prospect.
1 酱油风味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1.1 酱油介绍
酱油的酿造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醫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最早的醫油是用牛、羊、鹿和鱼吓肉等动物性蛋白质酿制的,后来才逐渐改用豆类和谷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酿制【1】。而酱油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的时期是在我国唐朝。在烹饪时加入一定量的酱油可以增加菜肴的色泽跟口味,进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天然酿造的醤油中含有异黄醇,这种特殊物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2】。而酱油发展至今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成为了一种可以给许多企业家带来丰厚利润的产品。
除了酿造的酱油外,还有一种化学酱油。那是用盐酸分解大豆里的蛋白质,变成单个的氨基酸,再用碱中和,加些红糖做为着色剂,就制成了化学酱油,这样的酱油,味道同样鲜美,不过它的营养价值远不如酿造酱油。
1.2 风味含义
刘亚琼等【3】在“食品风味物质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将风味一词的含义概括为“ 摄入口内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及触觉等在大脑留下的综合印象”。高献礼等【4】在“酱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一文中将风味一词定义为“气味和味道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而赵德安【5】则将风味一词定义为“人的感觉器官捕捉到食物的色泽、气味、滋味、体态的信息在大脑中综合形成的印象”,并认为风味物质是不可量化的。决定酱油风味的物质,现今发现的共有300多种,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和含硫化合物等。风味物质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6】:(1)大都以低浓度存在( 如1×10-6g/L, 1×10-9g/L, 1×10-12g/L) ;(2)风味化合物具有复杂性,如咖啡中已鉴定出四百五十多种挥发性化合物;(3)挥发性极高;(4)具有不稳定性以及与食品其他组分间存在动态平衡。由于这些特征,现今对于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酱油风味物质的分离、提存技术方面要更加先进,才能满足对于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要求。
1.3研究意义
酱油是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调味品,亚洲市场是它的主要文化区。目前对酱油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提高大豆或豆粕蛋白质的利用率【7-9】、功能成分分析和功能评价【10-11】、菌种改造以提高酶活或丰富菌种酶系【12】、改造工艺以缩短发酵周期【13】、超微过滤提高酱油澄清度【14】、分析酱油中有毒有害物质【15】、酱油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方面【16】。这些研究为传统酱油的现代化、降低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但酱油的主要功能还是以调味为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研究传统发酵豆制品的风味,包括酱油、腐乳、豆豉、日本的味噌(miso)、纳豆(natto)、泰国酱等【4】。虽然酱油起源于我国,现今的酱油产量每年达到了500万吨,占了全球年产酱油的一半以上,但80%属于三级酱油。我国现今生产的酱油质量与日本生产酱油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高端市场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只认可日本生产酱油,其价格也是我国生产酱油的几倍甚至数十倍,我国生产酱油几乎已经沦为了高产低质的代名词。所以对于酱油风味物质科学、合理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指导我国高端酱油的生产,并对提高我国生产酱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酱油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现今国内对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研究了原料或原料配比【17】、原料特殊处理【18】、菌种改造(如诱变的米曲霉、酱油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12,19】、
添加物(酵母抽提物、I+G等)【20】、酱油中的总氮、氨基酸态氮【21】和有机酸【22】等对酱油感官风味的影响,称之为传统方法研究阶段【4】。而我国现今市场上的酱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