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松口中学高二历史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 李威 制作;*什么是经济? 物质生产活动和活动中人们结成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什么是政治? 作为上层建筑,是指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及其实现方式。核心是政权。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 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哲学、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 作为上层建筑,它被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所决定。同时反映着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 比如……文学。绘画。;08奥运会开幕式展现的中国文化有哪些? 四大发明\服装\瓷器\绘画\音乐\航海\服装\思想…;三千孔子子弟- 峨冠博带汉服,手捧韦编竹简,高颂孔子语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背景;1.形成原因:;1.形成原因:;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太好了。”;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蔚然大宗;②荀子思想;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自《荀子》 思考:概括荀子的观点并指出其思想倾向,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三、道家和法家;;;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4.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思维拓展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巩固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如何遏制上课讲话的行为;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有孔子像的《论语》)。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