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 作业环境和作业空间.ppt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 作业环境和作业空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7章 作业环境和作业空间

活动余隙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站立用空间 2)身体通过的宽度 3)身体通过的深度 4)行走空间宽度 5)容膝容足空间 6)过头顶余隙 * 站立用空间(作业者身前工作台边缘至身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60mm,最好能达到910mm以上; 活动余隙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站立用空间 2)身体通过的宽度 3)身体通过的深度 4)行走空间宽度 5)容膝容足空间 6)过头顶余隙 * 身体通过的宽度(身体左右两侧间距),不得小于510mm,最好能保证在810mm以上; 活动余隙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站立用空间 2)身体通过的宽度 3)身体通过的深度 4)行走空间宽度 5)容膝容足空间 6)过头顶余隙 * 身体通过的深度(在局部位置侧身通过的前后间距),不得小于330mm,最好能满足380mm;??? 活动余隙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站立用空间 2)身体通过的宽度 3)身体通过的深度 4)行走空间宽度 5)容膝容足空间 6)过头顶余隙 * 行走空间宽度(供双脚行走的凹进或凸出的平整地面宽度),不得小于305mm,一般须在380mm以上; 活动余隙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站立用空间 2)身体通过的宽度 3)身体通过的深度 4)行走空间宽度 5)容膝容足空间 6)过头顶余隙 * 立姿作业容膝空间最好有200mm以上,容足空间最好达到150×150mm以上。 活动余隙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站立用空间 2)身体通过的宽度 3)身体通过的深度 4)行走空间宽度 5)容膝容足空间 6)过头顶余隙 * 过头顶余隙最小应大于2030mm,最好在2100mm以上,在此高度下不应有任何构件通过。 立姿工作容易疲劳。条件允许时,应提供临时座位供作业者工间短时休息。临时座位不应该影响立姿作业自由走动和操作。 * 立姿作业的水平面作业域与坐姿时相同,垂直面作业域的设计如图所示。 * 确定垂直面作业域的肩峰点由肩高e的第5百分位数、1/2胸厚g的第95百分位数和1/2肩宽h的第5百分位数共同决定的。和坐姿一样,为了使作业范围适应90%以上的人群,上肢前展长k、前臂前展长j和站姿眼高c均取第5百分位数。这样,立姿时最大作业范围的最高点由(e+k)确定。舒适作业范围的最高点由(l+k)确定。 * ?作业工程中有时为了避免坐姿和立姿作业的缺点,不得不采用坐-立姿交替的方式完成作业。长期坐姿作业会导致腰椎疾病和心理性疲劳,而长期立姿作业会导致肌肉疲劳,都可以通过转换作业姿势加以改善消除。由此可见,坐-立姿交替的作业方式可以通过变换作业体位,避免长期处于一种体位而引起的身体疲劳。 * 1.坐—立姿交替作业的特点 人体参量选用原则 工作面高度 工作座椅的坐面高 座椅的注意事项 * 坐—立姿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参量与选用原则是:在设计立姿作业空间的人体测量项目参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坐姿腘窝高n和大腿厚i这两个坐姿作业的设计参数。 人体参量选用原则 工作面高度 工作座椅的坐面高 座椅的注意事项 * 坐—立交替作业的工作面高度及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最大作业范围和舒适作业范围,均与单独采用立姿作业的设计结果相同。 ?人体参量选用原则 工作面高度 工作座椅的坐面高 座椅的注意事项 * 坐—立交替作业的坐面高不同于坐姿作业时的坐面高。它是由立姿时的工作面高度减去工作台面板厚度和大腿厚度i的第95百分位数所确定的。 ?人体参量选用原则 工作面高度 工作座椅的坐面高 座椅的注意事项 * 1)椅子应该可移动,以便在立姿操作时可将它移开; ?2)椅子高度应该可调,以适应不同身高者的需要; ?3)坐姿作业时应提供脚垫,否则,会因工作座椅坐面过高,造成座面前缘压迫大腿。踏板中心位置高度应为座面高度减去坐姿腘窝高n的第95百分位数,以保证容膝空间适应90%以上的人群众。若踏板高度可调,可调范围取20-230mm。 当工人进入设备和管路布置区域或进入设备和容器的内部维修时,由于空间的限制,作业人员往往只能采取蹲姿、跪姿和卧姿等。因此必须在设备设计和布局时预留所需空间。所需空间具体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检修通道;二是其它姿势最小作业空间。 * 进行维修首先要解决到达检修点的可达性问题,既根据可能的通行姿势设计合理的检修通道。 检修通道应采用最容易使所需的零部件、人的身体、工具等顺利通过的形状。 检修通道应位于正常安装时易于接近的设备表面或直接进入最便于维修的地方。同时应处于远离高压电或危险转动部件的安全区。否则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一般设置一个大的检修通道,比设置多个小的检修通道好。 * 序号 通行方式 尺 度 尺 寸 最 小 最 好 着防寒服 1 单人正面通过 宽×高 560 × 1600 610 × 1860 810 × 1910 2 双人并行通过 宽×高 1220 × 1600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