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角化性皮肤病课件
角化性皮肤病 鱼鳞病 掌跖角化病 鱼鳞病(ichthyoses) 是一组皮肤干燥、粗糙、以形如蛇皮状或鱼鳞状鳞屑为特征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病。 中医称“蛇身”、“蛇皮癣”、“蛇胎”。 病因 遗传性疾病 寻常型鱼鳞病:基因1q21 性联鱼鳞病:基因Xp22.3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编码角蛋白k1和k10基因突变 板层状鱼鳞病:基因2q33-q35 本病与先天性维生素A作用不良、血中维A水平较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细胞脱屑增加/或减少而产生的表皮增生和脱落之间的不平衡是另一可能原因。 临床表现 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最常见,婴幼儿期发病,5岁后发病少见,本病经久不消退。 皮损特点:淡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边缘游离,中央固着,对称分布。 好发背部及四肢伸面,尤下肢胫前;其次为头皮。 无自觉症状,冬重夏轻,轻者皮肤干燥有糠样鳞屑,手足皲裂时感疼痛。 性联鱼鳞病 性连锁遗传鱼鳞病(ichthyosis sexlinked) 是性联锁隐性遗传性皮肤病,只见于男性(是一种“先生鱼”),极少见,婴儿期即发病。 皮损与寻常型鱼鳞病相似,但症状较重。皮肤干燥粗糙,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棕黑色大片鱼鳞状。皮损广泛,以四肢伸侧及躯干为主,遍布全身,皮肤褶皱部也受累,但不侵犯手掌足底,皮损青春期不减轻,终生不消退。 可伴发精神抑郁、骨骼异常和性腺机能减退、隐睾。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大疱性鱼鳞病(bullous ichthyosis),又叫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皮损特点:患者出生时或生后数周有皮肤发红、湿润、触痛和表皮剥脱。在易受摩擦部位,角质鳞片厚积呈疣样外观。时有松驰水疱或大疱,极易破裂,形成鲜红湿烂面。 皮损可累及全身,好发于四肢屈侧及皱襞部位。 常伴睑外翻、角膜营养不良、畏光、掌跖角化过度及甲脱落、甲增厚等甲营养不良。 易继发感染,败血症、水电解质失衡是新生儿死因。 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轻。 大疱性鱼鳞病 板层状鱼鳞病(lamella ichthyosis) 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婴儿及幼儿期最严重,随年龄增长可逐渐减轻。 皮损特点:在弥漫性红斑基础上见粗大的黑色板样鳞屑,中央粘着,边缘游离翘起,严重者鳞屑厚如铠甲。掌跖过度角化,常伴甲增厚。 皮损可累及全身,以面部为主,可导致严重的睑外翻唇外翻。 皮损终生不愈。 板层状鱼鳞病 板层状鱼鳞病 鱼鳞病 火棉胶婴儿(colloid baby) 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出生时有一层发亮角层形成的胶状膜包裹,致使婴儿肢体限制于一个特殊位置。胶状膜干燥,呈棕黄色,毛发可贯穿长出。患儿出生后皮肤立即皲裂和脱屑,经过15~30天后,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常伴有掌跖角化过度。 胎儿鱼鳞病(ichthyosis foetalis),又名丑胎,极罕见的常染体隐性遗传病,为发生于胎儿的更严重的板层状鱼鳞病。患儿出生时有奇异外貌:僵硬的铠甲样鳞片包被全身体表使面部变形,呼吸和喂养受限,严重的睑、唇外翻,以及耳廓缺乏和末节指(趾)骨坏疽。大多宫内死亡或早产,患儿多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死亡。 诊断 寻常型鱼鳞病:自幼出现肢体伸侧的干燥鳞片状鳞屑,冬重夏轻,结合家族史,诊断易确立。 性连锁遗传鱼鳞病:在表现上与寻常型鱼鳞病相似,但只发生于男性,病情更重,不累及掌跖部位。 板层状鱼鳞病: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弥漫性红斑之上见粗大黑色板样鳞屑,伴中度掌跖角化过度及甲营养不良,本病易诊断。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出生时及生后不久发病,全身覆盖铠甲样角质鳞片,有大疱及局限性疣样损害,本病易诊断。 火棉胶婴儿:患儿出生时即被裹一层胶样薄膜,使肢体限制于一特殊位置,本病不难诊断。 治疗 鱼鳞病终生存在。无根治疗法,以对症为主。 全身:①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 ②口服异维A酸或阿维A脂。③抗生素控制和预防皮损感染,如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 局部:0.1%维A酸软膏或霜剂、钙泊三醇软膏、10%~20%尿素霜、40%~60%丙二醇溶液外搽或封包过夜。 有条件可矿泉浴,避免碱性肥皂、热水擦洗和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掌跖角化病(palmoplantar keratoderma) 是掌跖角化过度产生弥漫性或局限性掌跖增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皮肤病。 病因病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有弥漫性掌跖角化病、播散型掌跖角化病、条状角皮病、进行性掌跖角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包括: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局限性掌跖角化病等。 获得性掌跖角化病与内分泌紊乱有关,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大多与用肥皂洗涤有关;另与妊娠有关。 临床表现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皮损:初起掌跖弥漫性红斑,在红斑基础上皮肤粗糙增厚,角化过度,呈淡黄色蜡样外观,质硬,界限清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