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课件

环境因素 微气候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 噪声及振动 光照环境 色彩环境 空气环境 微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微气候对人体生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温度、湿度及空气对流异常的气候条件下,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 一、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 二、低温环境条件对人的影响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 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如农民劳动、建筑等露天作业。 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的生理特征 热应激效应 在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通过呼吸、出汗及体表血管的扩张向外散热,当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产生热积累,呼吸和心跳加快,皮肤表面血管的血流量激烈增加,有时可达正常值7倍之多,以实现体温调节,这种现象称为热应激效应。 热衰竭 热衰竭是由热疲劳引起的全身倦怠,食欲不振,体重减少,头痛、失眠、无力等症状。 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生理特征 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肠温度表示人体耐受度与人体“核心”温度有关。“核心”温度低于38℃,一般不会引起热疲劳。通常用直体的“核心”温度。 据研究,直肠温度=人脑温度=肝脏温度=右心房温度+0.6℃=口腔温度+0.4℃。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 (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在高温下,体内血液重新分配,引起消化道相对贫血,由于出汗排出大量氯化物以及大量饮水,致使胃液酸度下降,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的增大。 (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高温热环境下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严重时,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疲劳乃至虚脱等症状。 (3)导致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在高温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平均每小时出汗量为0.75~2.0L,一个工作日可达5~10L。人体长时间持续受热,可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由于出汗,大量水分丢失,以至水盐代谢失衡,血容量减少,机体热负荷过大,加重了心血管负荷,引起心肌疲劳,数年后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及其他方面的慢性疾患。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 (4)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有文献对此进行专门报导,高温对人体语言听阈和高频听阈没有影响,但高温与噪声的联合作用不仅能加重噪声对人耳高频听阈的损害,也能提高人耳语频听阈。因此,降低高温环境温度可减轻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危害。 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效率、事故的影响 高温环境影响效率,人在27~32℃下工作,其肌肉用力的工作效率下降,并且促使用力工作的疲劳加速。当温度高达32℃以上时,需要较大注意力的工作及精密工作的效率也开始受影响。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效率降低。随着温度提高和气流速度降低,作业效率明显降低。 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效率、事故的影响 脑力劳动对温度的反应更敏感,当有效温度达到29.5℃时,脑力劳动的效率就开始降低,许多学者的实验都表明,有效温度越高,持续作业的时间越短。 另外,事故发生率与温度有关,据研究,意外事故率最低的温度为20℃左右;温度高于28℃或降到10℃以下时,意外事故增加30%。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 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 屏蔽热源; 降低温度; 增加气流速度。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 保健措施 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合理使用劳保用品 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具有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特点。 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因为人的热适应能力有差别,有的人对高温条件反应敏感。因此,在就业前应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人,高血压,溃疡病,肺、肝、肾等病患的人都不适应于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 生产组织措施 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以此来减少人体产热量。高温作业条件下,不应采取强制生产节拍,应适当减轻工人负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减少工人在高温条件下的体力消耗。 合理安排休息场所。作业者在高温作业时身体积热,需要离开高温环境到休息室休息,恢复热平衡机能。温度在 20~30℃之间最适用于高温作业环境下身体积热后的休息。 职业适应。对于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较长时间又重新从事高温作业者,应给予更长的休息时间,使其逐步适应高温环境。 低温环境条件对人的影响 低温环境下人的生理反应 人体在低于皮温的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使其辐射和对流散热达到最小程度。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