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困境和重构.docVIP

论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困境和重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困境和重构

论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困境与重构 (硕士论文摘要)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用益物权,是亿万农民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资料。现行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地制度改革,它体现了农村居民最低限度的福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保障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体,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弊端开始陆续暴露,对这些弊端的关注是笔者写作本文的出发点。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概述如下: 第一章为基础理论的梳理。笔者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主要内容和历史嬗变,以期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第二章在对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之后,笔者归纳出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理论缺陷,并通过对现实的考察,得出这些理论缺陷在现实中造成的种种弊端。本章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是第三章的论证前提。 第三章是本文的另一重点,同样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所在。鉴于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诸多理论缺陷和现实弊端,笔者主张重构我国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笔者主张在全球背景和中国语境下去理解宅基地使用权的重构,同时,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时应当有一套贯穿始终的原则和理念。笔者主张的重构,不仅仅是要在法理上理顺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逻辑,即要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权利行使制度、流转制度和消灭制度等,还要构建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制度,同时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宅基地使用权融资手段。 本文的架构安排力图还原笔者的思考过程,即先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一般理论进行梳理,进而找到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困境所在,再针对这些困境重构我国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笔者既关注理论界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最新研究,也对实践中的种种解决模式怀有极大的热情。笔者既关注如何在理论上厘清宅基地使用权,也将视线投向国内外的大环境,力图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视域里呈现宅基地使用权应有的制度价值。 [关键词] 宅基地使用权 用益物权 困境 重构 House sites on which billions of Chinese peasants build their house so they can live in, and the right to use house sites is a usufructuary right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China. Current system of the right to use house sites began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mid-50s of agricultural land reform, it reflects the minimum level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benefit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a long time to protect farmer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stability.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and gradual dis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the right to use the existing system of right to use house sites began exposing the drawbacks whi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uthor to write this paper.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Chapter I is theory-based state. The author uses the concise language to summarize the concept, main content, legal attributes an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right to use house sites in order to have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right to use house sites. Chapter II. After the research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