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课件_1
一种无损伤、无副作用极具发展前景的疗法。 1、《保赤推拿法》作者:夏云集,成书于1885年。本书的特点是简捷实用,是作者多年临床实践的结晶。 2、《推拿三字经》作者:许谦光,成书于1887年。本书特点鲜明,有许多独到之处。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1)独穴治病。(2)老幼同治。(3)主张多推久推。(4)推拿代药汤。主要有:补脾经——为四君子汤。平肝经——为逍遥散。清补心经——为天王补心丹。清肺经——为养肺救燥汤。补肾水——为六味丸。泻大畅——为承气汤。清小肠——为导赤散。清胃经——为定胃汤。 9、《厘正按摩要术》作者:张振均,自号筱衫,成书于1888年。本书文笔较好,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书中索引用前人的观点均注明出处,并首次将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归纳为“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法,认为拿法是诸种手法之统称。无论是在临床上还是在理论上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青岛医学院的张汉臣氏观察到补脾经对胃的 消化功能及胃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的加强作 用;运内八卦对胃的蠕动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2.北京市中医院的冯福泉氏观察到捏脊对人体 内淀粉酶活性、小肠重吸收功能、血红蛋白含 量等均有升高作用,而对血清胃泌素含量偏高 者有降低作用。 3.西安有人观察到揉外劳、黄蜂入洞对末梢血 象WBC有双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证实小儿推拿疗法是有充分的科学道理的。 另外近年来小儿推拿专著大量出版,关于 小儿推拿方面的论文层出不穷,实验研究逐步 深入,对其理论的探讨也日渐深化,推拿适应 症范围也日益拓宽,可谓日新月异,发展很 快。小儿推拿疗法近年来不但在国内日受重 视,而且在国际上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早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陆续有国外人士来中国学 习小儿推拿疗法。例如在新加坡小儿推拿疗法 已经比较普遍的为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的区别 第二节 小儿推拿基本常识 一. 小儿推拿特点: 1.小儿推拿疗法是适应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法。 2.手法特点: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分明。 3.穴位特点:穴位的形态有点状、线状、面状 的不同;穴位的分布以上肢肘关节以下居多。 4.辨证施治: 5.治疗对象: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3岁以内疗效显著。 二. 适应症范围: 小儿推拿疗法应用范围广泛,儿科 的大部分病症一般都可以采用推拿疗法。 可治疗多种病症,但其中以消化、呼吸以 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患疗效最为显著。 对泌尿、运动等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 三. 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术者修剪指甲,长短适度,以免操作时损伤患儿皮肤。 2.术者保持两手清洁,并使两手温度适当。 3.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备介质。 (二).注意事项: 1.医生态度要和蔼,耐心、细心操作。 2.诊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新鲜。 3.辨证要准确,选穴要恰当,手法要精确细致。 4.治疗时要尽量保持患儿安静,在利于手法操作的前提下应让患儿 体位尽可能舒适(对肺不张的患儿,治疗时应尽量让其哭闹,这样能提高疗效)。 5.患儿进食后不宜马上推拿腹部,推后半小时内也不宜进食,应尽量使患儿休息。 6.推拿后应避风,特别是应用汗法以后。 7.有皮肤破损处不宜用手法,对急性 8.对肠套迭、肠梗阻等急腹症的后 期,以及肠炎等疾病,怀疑有肠坏死 者,腹部严禁施用重手法。 四.推拿补泻: 1.方向上分补泻: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2.力量上分补泻:力量轻为补,力量重为泻。 3.速度上分补泻:速度慢为补,速度快为泻 4.循经补泻:顺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补,逆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泻 5.旋推为补,直推为泻。 五.推拿操作时的时间、次数和强度: 1.推拿操作的时间:是指在一个穴位上运用手法时的操作时间长短。他主要根据以下几种因素决定: (1).患者的年龄,(2).患者病情的轻重,(3).手法刺激量的大,(4).是否作为主穴应用。 2.推拿操作时的次数:是指在一个穴位上运用手法时的操作次数多少,它实际上是和推拿操作时间是同一个问题的不 同提法。 3.推拿操作时的强度:是指在一个穴位上运用手法时所用力量的大小。 以上三点均需灵活掌握,变化应用。一般书籍中记载的穴位推拿操作次数和时间都是以6--12个月的患儿年龄为基准的常规次数。 六.推拿操作时患儿的体位及操作顺序: 1.患儿的体位:要求保持患儿体位舒适,便于手法操作。常用的体位有:俯卧位、仰卧位、母抱位、坐位、站立位等。 2.操作顺序:(1).先上肢,后头面,后躯干,后下肢。(2).先主穴,后配穴。(3).先刺激量轻的穴位,后刺激量重的穴位。除特殊需要外一般按上述三种顺序那一种都可以。 七.推拿法的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