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7.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肌性斜颈课件_7

小儿肌性斜颈 定义 小儿肌性斜颈,也称先天性斜颈,是一种较多见的畸形,它的主要病变是在胸锁乳突肌,故又称肌性斜颈,属于中医的“歪头”范畴。 诊断 1. 西医诊断标准 有产伤,胎位不正,羊水少,宫内缺氧,脐带绕颈等病史。 头部倾斜,活动受限,头喜偏向患侧,下颌旋向健侧。 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条索状包块或卵圆形包块,或肌肉挛缩。 患侧颜面小于健侧,病程长者,晚期可继有颈椎侧弯,耳、眉、眼、嘴角都低下,两眼不在同一平面。 X线摄片检查: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颈脊柱侧弯。 中医诊断标准 肿块型 卵圆形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cm轮廓清晰,不需接触,一望便知。小者约1.5*1.0cm,需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如卵圆形。晚期颜面减小,头部畸形,活动受限。 非肿块型 患侧胸锁乳突肌起先有肿块,因较小未被发现,待家长见孩子斜颈明显时,患侧肿块已被吸收消失,仅留有患侧胸锁乳突肌痉挛。 条索肿块型 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突起如条索状,质地坚硬,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患侧颜面明显小于健侧,头部畸形,活动受限,多见于病程长者 治疗 辨证论治 肿块型 治则:软坚,消肿,散结 手法:指揉、拿、摩、点等。 条索状肿块 治则:活血散结 手法:点、摩、按、揉等 部位:患侧胸锁乳突肌 操作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于患儿的病侧胸锁乳突肌处用拿法进行治疗,在做拿法的同时应稍向上提;医者以一手按住患儿患侧肩部,另一手扶持患侧头部上方 操作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用推揉法5分钟;拿法,拿患侧胸锁乳突肌20次左右等 非肿块型 治则:舒筋活络,牵张患肌 手法:揉、拿、拨、点 部位:患侧胸锁乳突肌 意义:推揉及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运供给,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肿物消散;伸展扳拉患侧胸锁乳突肌,能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疗效判定 治愈:胸锁乳突肌块消失,头部活动正常,患侧颜面等同于正常颜面 好转:胸锁乳突肌肿块消失,患侧颜面等同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稍差。 未愈:胸锁乳突肌肿块无改变,颜面小于正常,头部活动较差。 对于斜颈的患儿,嘱其家属在哺乳、怀抱、睡眠时,有意使患儿向健侧方向扭转,以帮助矫正畸形,也可用无线卧位,玩具使患儿向健方转动,用来纠正姿势。 小儿右侧肌性斜颈待诊 上图,请大家帮助分析。小儿18个月,右偏,肌肉未触及明显包块,比较柔软,B超认为两侧肌肉无明显差异。 小儿18个月,右偏,肌肉未触及明显包块,比较柔软,B超认为两侧肌肉无明显差异。 桡骨小头半脱位 1.解剖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 2.发病机理 解剖学研究和小儿尸体上实验表明,5 岁以下小儿之环状韧带前下方的附着点较薄弱,桡骨小头关节面的平面略向后方远端倾斜关略呈卵圆形部。当小儿举臂穿衣,行走时跌倒或上阶梯,跨河沟等被大人握住其手于前臂旋前位用力向上牵拉时,桡骨小头部分离开尺骨的桡切迹,环状韧带上移,桡骨小头即易在环状韧带前下方之薄弱处滑出,形成半脱位。随着年龄增大,环状韧带的附着点逐渐增厚加强,则不易发生半脱位。 3.临床表现与诊断 有被牵拉史,患儿肘部疼痛呈半屈位,前臂旋前,拒绝他人触动,不肯用手取物和活动肘关节。一般局部无肿胀和畸形,X线检查阴性。 4.治疗 采用手法复位,效果甚佳。复位时不需麻醉,术者一物拇指放于肘关节之桡侧向后内按压桡骨小头;另一手握住腕部,屈曲肘关节至90°即为复位,前臂稍加牵引并作旋后活动。大多数会感到或听到复位的轻度弹响,疼痛立即消失,前臂及肘部即可活动自如,表示复位成功。 技巧一、先一手旋前牵引腕部,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扣紧桡骨小头(环状韧带),然后旋后屈肘,一定是先 牵引,再紧扣。 技巧二、旋转一定要多于屈肘。不要一味认为屈肘就能复上,切记旋转的重要性,旋转要超前于屈肘。 技巧三、旋后屈肘不能成功,可以顺势旋前伸肘,多能成功。 复位后肘关节于屈曲位用颈腕吊带悬挂3天。 注意避免再牵拉伤肢,以免复发。 有一小孩家长抱一小孩就诊,男性,2岁,说是下午拉一下小孩的左手后左上肢不能动了,在我市另一三甲医院就诊,且照片,没有复位,急忙转诊于我院。了解完病史后,我轻轻的检查一下,左上肢伸直,前臂旋前位,左肘部压疼,左肩可以被动抬起。我用左拇指压桡骨小头,右手将患儿左前臂旋后屈曲,左拇指下有一种明显的滑动感,马上是手动病除。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