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性肾损害2(新)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2(新)课件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康国贵 概 述 由药物所致的各种肾脏损害的一类疾病----药物性肾损害。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 近年来随着多种抗生素等化学和中药的广泛应用及某些药。 药物滥用,药源性肾脏损害增多。 药物引起急、慢性肾衰的报道日益增多,在儿童发生率更高,占急性肾衰第一位。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流行病学显示,约20%~34%的急肾功能不全患者与应用肾毒性药物有关。 由于药物种类繁多及其滥用,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日益增多。 国外报道,在住院病人中约2%~5%发生药源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在监护室病人中甚至可高达15%,在老年人中,发生率更高。 许多药物在常规剂量时即可发生肾脏损害; 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多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肾脏具有巨大的储备能力,药源性肾损害不易及早发现。 临床医师对药物所致肾损害认识不足,常将药物所致肾损害的症状误认为肾功能不全的尿毒症症状或原发性肾脏性疾病表现,造成延误诊治,甚至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肾衰竭而致死。 医师和患者对中药的肾损害认识不足,认为中药无害,其实中药致肾损害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渐被人们所重视。 所以提高对药物肾毒性的认识、正确合理地用药、尽量避免副作用及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率是临床医师的职责。 肾损害药物分类 儿科常见的几种药物性肾损害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原因 发生机制 主要病理类型 主要临床类型 诊断 治疗 1.抗生素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2.非甾体类消炎药:水杨酸类如乙酰水杨 酸,类胺类如乙酰胺基酚,吡唑酮类如保泰松,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3.物制品:α-干扰素、疫苗、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4.抗肿瘤药:顺铂、别嘌呤醇、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5.重金属:汞、铅、锂、金、砷等。 6.利尿剂:氨苯蝶啶、呋噻米、噻嗪类、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7.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8.止痛剂:吗啡、他可莫司等。 9.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 10.中草药及中药制剂 植物类: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钱子、雷公藤、山海棠、益母草、苍耳子、细辛、芫花、罂粟壳、龙胆泻肝丸等; 动物类:鱼胆、全蝎、蜈蚣、斑蝥、红娘子、蟾蜍、海马等; 矿石类:朱砂(硫化汞) 、雄黄(硫化砷) 、砒霜(三氧化二砷) 、水银(汞) 、密佗僧(铅粉) 、硼砂(四硼酸盐) 、胆矾(硫化铜)等。 导致中药肾损害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尤其对肾脏存在不可逆的损伤,必须引起重视,要消除“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观点,遵循辨证施治和中病即止的原则,避免不合理使用中药。 肾损害药物分类 儿科常见的几种药物性肾损害 肾脏易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原因 发生机制 主要病理类型 主要临床类型 诊断 治疗 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本类药物为高度水溶性,经肾小球滤过后进入肾小管,其分子结构中强阳离子、氨基基团(NH2+),在近端曲管刷状缘处进入小管细胞与胞内溶酶体结合,使后者的磷脂水解并形成髓样体,进而导致溶酶体膜破裂,释出蛋白水解酶造成其它亚细胞单位和膜的损伤,直至上皮细胞坏死。 氨基糖甙类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1).药物方面:不同药物品种的肾毒性大小不一,此与其分子结构中氨基基团(NH2+)数目有关,数目越多则易与生物膜相互作用而毒性强。常用药中NH2+数目:新霉素6,庆大霉素、妥布霉素5,丁胺卡那4,链霉素3。 (2)药物剂量和持续时间:剂量愈大,时间愈长,对肾脏损害愈重。 (3)机体本身:新生儿、老年人易发生肾损伤,此外脱水状态,缺钾、内毒素血症、原有肝肾功能损害,或同时伴用其它肾毒性药物(如环孢素A、头孢噻吩等)。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此类药物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过敏性 间质性肾炎。 可有IgE升高、过敏性关节炎、淋巴结肿大、溶血或肝功能损伤等。 肾脏受累表现为尿异常和肾功能损害。尿检有蛋白尿、白细胞尿、偶有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常见。 嗜酸细胞尿:嗜酸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5%,有助于诊断。 3.利福平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及肝毒性。但其引发的急性肾衰竭预后严重。 临床上多发生于间歇.用药或中断治疗后再次服用者,服药后2-3d内出现“流感”样症状、腹痛、腹泻、肌痛、气喘、胸闷、少尿。 实验室检查常有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下降、蛋白尿、血尿,血BUN和肌酐增高。 肾活检主要呈间质性肾炎性改变。 其确切发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