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早熟2007改课件
一、定义 ??? 性发育异常地早现称为性早熟,一般指男孩9岁,女孩8岁以前出现青春期的发育。按其发病机理不同性早熟可分为两大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 二、青春期发动机理(原因不明) 1. 小儿时期负反馈占优势,少量FSH(促卵泡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和E2(雌二醇)T(睾酮)可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2. 围青春期,下丘脑负反馈敏感性降低GnRH↑→FSH、LH↑→性激素↑→青春期启动(正反馈占优势)。 3.瘦素(Leptin)与青春期启动有关。 三、青春期特征: 青春期开始时间,男孩12岁(10~13.5岁),女孩为10岁(8~12岁)左右。 1. 体态的改变 2. 身高速度的突增(PHV) 较高浓度的E2或睾酮对GH和IGF-1产生抑制性作用,所以在青春后期性激素分泌显著增加,而生长反而减速。女孩乳房发育是生长加速的开始,而月经来潮是生长减速的开始。 3. 性腺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 男性睾丸增大是青春发动最早的征象,睾丸体积≧4ml即进入青春期,由于睾酮水平迅速上升,产生PHV、喉结、变音、阴毛和胡须,初次遗精年龄平均14~15岁。 女性乳房增大是青春发动最早的征象,3~4年内发育完全。阴毛在乳房发育后半年至一年后生长。雌激素刺激子宫、阴道成熟和女性特有的体脂分布。月经初潮年龄平均12~13岁。 4. 心理行为的变化: 萌发自我意识,自尊心,情绪变化大,易激动、烦躁、焦虑、逆反等。 5. 实验室检查 1)FSH↑、LH↑5uU/L LH分泌脉冲 5次/24h 2)LHRH兴奋试验 LH/FSH 0.6~1 (放免法), 0.6 (发光法) LH 峰值 (女) 12 uU/L, (男) 25 uU/L (放免法) 5 uU/L 15 uU/L (发光法) 3)E2、T 呈青春期水平 4)B超:卵巢中卵泡数目 4个,直径4mm 卵巢体积1ml, 睾丸体积≧ 4ml 5)骨龄超越年龄1年或1年以上 四、近年来性早熟发展趋势 发病率明显上升,1000/10万,仅次于肥胖症,占小儿内分泌疾病第2位(上海地区的调查)。 性早熟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因素 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 生活环境的污染:洗涤剂、有机农药、塑料制品的添加剂。 滥用“保健品”、“滋补品”、家禽和农产品的催熟剂以及误服避孕药等。 社会心理因素。 性早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终身高的影响 (发育与生长的不平衡) 心理的影响 五、性早熟的分类 1. 真性: 特发性 器质性脑病 未治疗的甲低 2. 假性: 肾上腺肿瘤或增生 性腺肿瘤 分泌HCG的肿瘤 外源性 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 (McCune-Albright综合症) 3. 不完全性: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单纯性阴毛早现 1. 真性性早熟(GnRH依赖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活跃引起,表现的性征与个人性别一致(同性),能产生配子(精子、卵子)有生育能力,病变常常在中枢,又称为中枢性性早熟(CPP)。 真性性早熟的诊断依据: 第二性征早现:女8岁前,男9岁前 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达青春期水平 GnRH激发试验呈青春期反应 促性腺激素基础值(LH5IU/L) 性腺增大: 睾丸≥4ml或卵巢≥1ml,卵泡4mm 线性生长加速 骨龄提前1年以上 性发育过程呈持续性、进行性 其中以1-3最重要和必具 1)特发性性早熟 原因不明,除性早熟症状外无其他特殊表现。女多于男(约23:1),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史多见于男性,女孩真性性早熟80~90%为特发性,男性仅40%为特发性。 性发育特点:早、快、完全 EEG可异常 预后:除成年后身材矮小外,余与正常人无异。智龄=实际年龄,患儿有潜在的生育能力,要注意保护患儿,诊断要慎重,认真随访,除外脑的器质性病变。 2)器质性脑病变所致的性早熟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炎症、瘢痕、脑积水等影响下丘脑功能发生性早熟。 松果体瘤:肿瘤压迫松果体,松果体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