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碉楼起源与苯教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碉楼起源与苯教文化

青藏高原碉楼起源与苯教文化   从青藏高原碉楼涵义同“琼鸟”(khyung)密切相关的史实出发,本文对藏地苯教中“琼乌”观念的来历、性质及其传播情况进行了探讨。指出“琼鸟”观念源自古印度的“Garuda”,它与苯教的“卵生”观念相依存,也是象雄琼氏部落的重要神鸟。“琼鸟”信仰伴随雍仲苯教的形成逐渐由象雄传往藏区各地,尤其是经藏北传播到藏东地区,今碉楼密集的嘉绒地区传说中正是将其苯教、琼鸟和土司来源地指向象雄及西藏琼部。此外,碉楼分布还与苯教呈明显对应关系。因此,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与苯教有关,苯教中的“琼鸟”信仰及“天神”崇拜观念应是碉楼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   关键词:碉楼 琼鸟 苯教 嘉绒地区   碉楼作为青藏高原地区一种独特文化遗存,是青藏高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与藏、羌等民族悠久历史息息相关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将青藏高原碉楼作为一种防御性建筑看待。但田野调查获得的民族志材料却不太支持这一看法。民族志材料显示,碉楼在当地人的文化、观念及习俗中往往具有明显的“神”性及各种象征意义。一些碉楼分布地区还存在着碉楼是“为祭祀天神”或“镇魔”而建的传说。这些迹象透露出青藏高原碉楼可能存在一种尚不为人知的更原始的形态。笔者在对最早的碉楼称谓“邛笼”一词内涵进行考证时,发现其原本含义是指一种鸟,此鸟被汉人史家转译为“雕”(后变为“碉”,即今“碉”字的来历),但其真正含义却是藏地苯教中作为崇拜对象的“琼”(khyung)。这一点,恰好由今西藏山南地区民间传说中将碉楼的功用同“琼鸟”相联系并普遍称碉楼为“琼仓”(khyung-tshang)即“琼鸟之巢”得到有力印证。毫无疑问,上述发现所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已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洞悉青藏高原碉楼起源真相之门,也为我们探寻碉楼的原始形态及其与藏地古代社会及观念信仰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视野与可能性。为此,本文拟在上述发现基础上,进一步就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及其文化基础作一探讨,旨在揭示青藏高原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原始形态及其发展脉络。   一、苯教中的“琼鸟”与“卵生”观念及???由来   从川西高原地区嘉绒藏族的传说看,“琼鸟”既是其传说中的祖源符号,也是人们膜拜的对象,而且与古老的苯教有着密切关系。   按照苯教文献的描述,世界之初,有一个由五宝形成的蛋,后来蛋破裂,生出一个英雄,他便成为人类的初祖。苯教教祖辛饶之父“穆结脱噶”及其先世也被描述为是出于“卵生”。藏地的“卵生说”几乎都与苯教相关。诚如藏族学者桑木丹·噶尔梅指出:“把卵作为神和恶魔最初起源于西藏苯教的一种相当独特的观念。我们在佛教宇宙论中没能发现这种观念。”那么,“卵”由何而来?按照嘉绒地区的传说,所有土司家族最初均出自“琼鸟”所生之“卵”。由此可见,在苯教的思维与观念中,“卵”乃由“琼鸟”所生。故“琼鸟”与“卵生”事实上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琼鸟”同样是与藏地苯教紧密联系的一个符号。   “琼鸟”不但与“卵生”互为依存,其信仰还同苯教的发祥地古代象雄(今西藏阿里)有着密切联系。象雄的都城名曰“琼隆银城”(khyung-lnng-ngul-dmkhav),这里的“琼”(khyung)所指正是“琼鸟”。苯教研究学者才让太指出:“从现存文献及其研究成果看来,‘象雄’是个古老的象雄文词汇……翻译成藏文就是khyung-lung(穹隆)。……象雄文中的zhung-zhag或者zhung和藏文中的khyung(即“琼”——引者)还是古代象雄文化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种神鸟,这个神鸟就是雄侠部落的图腾和象征,象雄部落认为他们是这个神鸟的后裔。……象雄文中的‘象雄’就是藏文中的‘穹隆’,都是‘穹(神鸟)之山沟’之义。”可见,“琼”(khyung,或译“穹”)是同古代象雄部落密切相关的一个神鸟符号。   不过,苯教中的“卵生”与“琼鸟”观念并非出自藏地本土,其真正来源地是古代印度。苯教中的“卵生说”被普遍认为带有明显的印度文化色彩,是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所致。藏族学者桑木丹·噶尔梅指出:   这一神话(指卵生说——引者)的起源,某些西藏作者认为已找到了。所以,娘若尼玛悦色(1136-1204年)认为一名被称为“非佛教徒”并从大食(伊朗)地区来到吐蕃的苯教徒接受了这一理论。几乎在同一时代,另一位作者苯教徒西饶琼那(1187-1241年)也认为这一理论属于印度教教理,尤其属于湿婆教教理。这些观点(尤其是最后一种)被西方学者们所沿用。石泰安曾具体地解释说,世界系自一卵孵化而出的观点事实上已存在于《摩诃婆罗多》、婆罗门教徒和《奥义书》中了。但我们不知道这种观念是通过什么途径与上述西藏神话结合在一起的。   苯教中的“琼鸟”即展翅大鸟(鹰)口中叼蛇的形象同样源于印度文化中的Garuda。Garuda,又译为“迦楼罗”、“揭路荼”。在早期印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