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 ppt课件_1.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丹毒 ppt课件_1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干燥,定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 (2)免疫接种:按免疫程序注射猪丹毒菌苗 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免疫期6个月,如哺乳期仔猪免疫后,断奶后要补免,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 猪丹毒GC42或CT10弱毒疫苗:用于3个月以上猪的免疫,半年免疫一次。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联苗等可供选择。 (3)发病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隔离病猪,死猪深埋或烧毁。 (4)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群,用青霉素进行药物预防,疫情扑灭和停药后,进行1次大消毒,并注射菌苗,巩固防疫效果。 (5)对慢性病猪进行淘汰,防止带菌传播,以减少经济损失。 2、治疗 人感染后称为类丹毒,多由皮肤损伤感染引起,发生于指部或手部,感染部位肿胀、灼热、疼痛,有时肿胀可波及整个手部,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胀、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等。 用青霉素可治愈,治愈后不遗留长期免疫性,下次仍可感染。 思考题 一、名词 猪丹毒 二、试述猪丹毒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三、1.治疗猪丹毒首选药物是___ 。 2.猪丹毒病多发于___ 月龄的猪。 3.猪丹毒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 4.下列对猪丹毒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猪丹毒杆菌引起 B俗称打火印 C流行无季节性 D3-6月龄易感 青霉素 3~6月龄 C * 猪丹毒 (Erysipelas suis) 淇县职业中专 名词: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心内膜炎型和关节炎。 人感染丹毒菌后称为类丹毒,是一种职业病,应注意防护工作。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1982年首次从猪丹毒病猪体内分离到丹毒杆菌,其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和流行。我国许多地区也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增加,该病在规模化养猪场发生较少,但在农村散养户中有散发。 1、形态特征 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菌 ,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但对热和常用的消毒剂抵抗力弱,对青霉素极为敏感。不运动,无芽孢、无荚膜,组织触片或血涂片成单个、成对或小丛状,心脏瓣膜疣状物中的细菌呈不分枝长丝状或中等长度的链状.在明胶穿刺培养时,沿穿刺线横向放射状生长,表现为特征性的试管刷状,是区别于李斯特氏菌的一个特征。不液化明胶。 (一)病原特征 镜下形态(革兰氏染色) 2、血清型 根据菌体胞壁抗原不同,将猪丹毒杆菌分为25个血清型(1a、1b、2-23、N型),我国主要是1a和2型。 1型和2型等于迭氏的A、B型; A型毒力强,多来自于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病猪,可作为攻毒菌种; 而B型毒力弱,多来自于关节炎病猪,免疫原性好,可作为制苗的菌种; 灭活苗以B型菌种为主,而弱毒活苗A、B型均可。 3、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但对消毒剂抵抗力弱。常用消毒药液,如1%-2%氢氧化钠、1%漂白粉、5%石灰乳、2%福尔马林等均能很快杀死。 4、药物敏感度: 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类、卡那霉素、新霉素有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发生于猪,大多发生于3-6月龄的猪,哺乳仔猪和老猪发病较少。其他动物如牛、羊、犬以及家禽等也可感染。 2、传染源: 病猪、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 排出的细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等,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另外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蚊虫叮咬传播。 多发于初夏及晚秋 (三)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最常见 流行初期,一头或数头猪,无症状突然死亡 (1)随后表现为体温升高,高热稽留,寒战、喜卧、结膜潮红并有分泌物,有时呕吐。 (2)病猪便秘或腹泻。 (3)如若不死,可在胸、腹、四肢内侧、耳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褪色。 (4)严重的表现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 (5)不及时治疗,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很高。 2.亚急性疹块型 以皮肤上出现疹块为特征。?①病后1-2天,在背、胸、腹侧及四肢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紫色疹块,有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融合连成一大片,疹块部稍凸起皮肤表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很像烙印,故称“打火印”。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