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丹毒课件_3
3.猪丹毒 3.1症状 3.2 流行病学 3.3 病理变化 3.4 诊断 3.5 病原体 3.6 防治 3.1症状 潜伏期通常3—5天,其症状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 急性型 初期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大多以发热(42—43℃)稽留,食欲下降,粪便干硬、粟状(后期可能下痢),呼吸迫促,粘膜发绀。耳尖、鼻端、腹、腿内侧皮肤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病程2——4日,病死率达 80%——90%。 3.1 症状 亚急性 以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为特征,俗称“打火印” 疹块大小、形状不一,菱形多见 可出现于胸、腹、肩、背、四肢等处,色紫红,稍突起,可于数日内消退,自行恢复 3.1 症状 慢性型 主要表现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 关节炎:四肢关节肿胀,以后关节变形,跛行或卧地不起 心内膜炎:常无先兆,突然倒地死亡或在宰后检查时发现;行动时心律加快,呼吸困难、贫血、衰弱 皮肤坏死:多发生于背、肩、耳、蹄、尾等部 3.2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猪最易感,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以架子猪(3—12月)发病率最高 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 其他带菌动物 3.2、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消化道、损伤皮肤和吸血昆虫、内源性感染 土壤污染在本病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特点 多发生于夏季,5—8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3.3 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 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 肾肿大,色暗红,称为“大红肾” 脾充血、肿大、樱桃红色 消化道呈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3.3病理变化 亚急性 以皮肤疹块为特征变化 慢性型 慢性关节炎表现关节肿大,关节囊内有多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后期滑膜绒毛增生肥厚。 慢性心内膜炎多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 3.4 诊断 亚急性型:根据皮肤上出现特征性疹块作出诊断 慢性心内膜炎型:不易与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区别。往往需要死后剖检,作微生物检查确诊 败血型:与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急性型相鉴别 3.4 诊断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采取病料制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 动物接种:接种实验动物(小鼠、鸽子) 血清学检查: 血清培养凝集试验 3.5 病原体 形态特征 纤细的小杆菌,G+ ,三无 从慢性病灶分离出的菌株呈长丝状 培养 血液或血清琼脂培养基 有光滑(S),粗糙(R)和中间型(I)三个型 强毒力菌株,菌落光滑,呈α溶血; 毒力低的菌株,菌落粗糙, 中间型毒力菌落性状介于两者之间 ,呈金黄色 3.5 病原体 抵抗力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对消毒药和温度抵抗力不强 3.6 防治 平时要防止带菌猪的引入,定期预防注射,以提高猪群抗病力 定期预防注射 断奶后免一次,以后隔6个月免疫一次 常用疫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干燥猪丹毒弱毒菌苗、三联苗 发生后及时治疗,猪圈及用具要认真消毒、粪便、垫草最好烧毁,病尸要深埋或化制,受威胁猪立即预防注射 3.6 防治 治疗: 可用抗猪丹毒血清。病初应用,效果良好 青霉素治疗其疗效显著,当青霉素与血清同时应用,则疗效更佳 小结 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特征:急性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出现皮肤疹块;慢性表现为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动 物 疫 病 防 控 技 术 后肢关节肿 关节炎,不能站立,呈犬坐状 发生皮肤坏死 右脾肿大、充血 关节内增生物 心瓣膜上菜花样增生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