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化学学科中应用之我见.docVIP

信息技术在化学学科中应用之我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在化学学科中应用之我见

信息技术在化学学科中应用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44-01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便捷、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最佳组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1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的必然   我国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由此可见素质教育赋予了教育新的内涵,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任务的素质教育的展开要求教育观念迅速转变,同时也要求教育内容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应日新月异。在社会发展方面,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益都随之有了显著的提高。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重新的定位,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培养现代化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化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面对挑战,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在教育观念、机制、环境、软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要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建现代化的教育。   2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实践   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以及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更加直观、清晰;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使得课堂气氛要求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掌握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而且用信息技术可将抽象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创设情节场景,加强教学感染力。   下面以《氮气》一节为例,谈谈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思考——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课堂实录见附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意图,教学媒体的应用和效果以及课例的特点如下: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粒子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如合成氨的反应及氮气和氧气的反应,这些反应是肉用眼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教师的讲解而得学生理解其原理。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因此作者用3D模拟了氮气和氢气及氮气和氧气的反应的微观反应情况,课件内容生动形象、一目了然。而且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微观粒子就能迅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如: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间的相互转化既有颜色的变化又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实际教学中也无法理解可逆反应的“同一条件、同时”这“二同”的含义。为此用3D做了一个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间的相互转化的课件,可以看到在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的同时四二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二氮,此时颜色也随之而变。画面清晰、色彩明显、讲解不费时。使学生被动接受的,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行为。在视觉效果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比以往常用的幻灯、挂图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多媒体和网络必将越来越多地走入课堂。在充分肯定这一新技术的巨大功效的同时,笔者认为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更加优化,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2.1体现重点和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尽量把非重点内容少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或用简明语言、明快画面,以学生能认识了解为目的。那种把所有教学环节全部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但不能起到体现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而且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失去意义,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操作: 模拟实验是不能完全代替实验操作的,模拟实验的可信度不高,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对接受的知识持怀疑态度,如果热衷于多媒体模拟实验来代替实验操作,学生会逐渐丧失质疑、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