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牢牢抓住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
牢牢抓住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
[摘 要]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否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是内涵和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安全环境、经济环境、周边环境的变化挑战,同时在一系列变化中继续保持着对中国发展有利的“不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国家利益,将战略机遇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战略现实,转化为发展成果,转化为全球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变与不变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3-0005-03
本世纪头十年,中国抓住机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随着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再次走到了关键节点。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久久不散,美国“重返亚太”,周边关系紧张,人口、资源、环境压力骤增……有人产生怀疑:中国是不是还处于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上述重要论断集中回答了如何看待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问题,为我们抓住和用好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
一、何谓“战略机遇期”
在我们党的正式文件中,“战略机遇期”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报告提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通常是指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够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契机的,并对其国际地位、历史轨迹等产生长远和深刻影响的特定历史时期。无论从我国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一)抓住战略机遇期的世界经验。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15至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进入18世纪,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此后,英国霸权地位受到德美等国挑战,虽在19世纪仍保持霸权地位,但其势已不如前。20世纪初,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掌握先进科技创新能力、并在二战中大发横财的美国随之登场。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国家实力至今无敌。英国却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逐渐式微,最终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失去主角之位。彼时,在地球的东方,日本明治维新后,大规模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几百年来主要大国的强弱交叠,构成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的复杂变迁。虽然这些国家崛起之时的具体举措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昭然:发现事关国运的关键节点,并具有远见地抓住发展机遇,运筹科技、制度、国际关系等因素,作出合乎时局变迁的重大战略谋篇布局。
(二)中国曾经错失三次战略机遇期。或因自身封闭保守,或因未能因应变局,中国自15世纪以来,错失了三次战略机遇期:第一次是15世纪的明朝中叶,第二次是19世纪的清朝末叶,第三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0年前的中国,在全球性的战略机遇期到来之际,虽有走向世界并开发世界之力,却无拥抱世界之心。郑和七下西洋,最早走向外部世界。后因皇帝下诏,命令以郑和为首的船队班师回国,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走向了内向型发展之路。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一批先进分子力图改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但由于政府的保守和打压,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二战结束后,我们未能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加之后来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严重分裂,结果中国又一次封闭了自己。
(三)我们党紧紧抓住了新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国内形势,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展示了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推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意愿。与此同时,透过美苏两家的激烈争夺,邓小平综合分析国际战略形势,敏锐地得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系列战略论断,为我国成功抓住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过去10年我国经济总量从12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连续赶超意、英、法、德、日五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罕见的“中国速度”背后,是深谋远虑的“中国智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