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60年,英女王中国情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基60年,英女王中国情缘

登基60年,英女王中国情缘      1972年,英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40年后,英国与中国已成为中欧之间关系最稳固、经贸发展最成熟的两个国家。巧合的是,2012年同样也被英国人视为重要的年份——今年也是见证新中国与英国关系发展的伊莉莎白二世登基的第60个年头。对于这位86岁的女王来说,虽然去中国的次数不多,但见到的朋友却不少,而这位英国最受尊崇的老人也把她对中国点点滴滴的好感,摆进了她的生活。   登基34年后首次访华   1950年1月,英国就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电时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未任命大使之前,安排约翰·克罗威尔·哈奇逊(John Colville Hutchinson)为临时代办。   到1954年6月17日,中英双方同时发表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联合王国协议,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此时,英王乔治六世已在两年前去世,他的女儿伊莉莎白二世作为女王登基,成为英伦三岛国家元首。不过由于中英两国直到1972年才正式将外交关系升格到大使级,这位年轻女王的访华安排也被一拖再拖,直到1986年中英两国就香港主权问题谈判出现转机之后,才得以成行。   1986年10月12日,伊丽莎白二世应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邀请,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这也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中国。曾经在希斯和撒切尔夫人政府两朝为官、随同女王访华的杰弗里·豪后来回忆说:“女王从1950年开始就代表当时身染重病的父亲到世界各地访问,但中国之行显然让她格外开心,因为中国和她在英国时所听所想的很不一样。”   当她在北京见到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时,她被邓小平紧握双手和一连串中文弄得有些紧张,不知道邓小平问了她怎样的难题。后来经翻译解释才知道邓小平说的是“我作为一位中国老人欢迎你的到来”,逗得女王哈哈大笑。   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女王便带上了自己的最重要的“家当”和“厚礼”。她的“家当”就是不列颠号皇家专用邮轮,停泊在上海港。在宽70米的邮轮上,装载着女王所需的全部生活设施。在这次中国之旅中,女王还带来了超过200人的皇家仪仗队,负责船上的升旗、降旗和迎送中国领导人等仪仗活动。   虽然一直相信为自己皇室把门的“御林军”是世界上最好的仪仗队,但当女王接受中国仪仗队的欢迎时,中国军人挺拔威武的身材、严谨庄重的着装、雄健整齐的步伐彻底震撼了女王。她坚定地说:“中国仪仗队举世无双。”   短暂的检阅仪式并没能让女王感到满足——仪仗队在红地毯上经过的时间太短了,她希望能有那样一位士兵担任她访华期间的礼宾卫士。后来女王乘船到上海访问时,不列颠邮轮的浮水码头上就安排了一位名叫解绿江的年轻士兵。女王走近时,士兵向她恭敬地敬礼,动作干练敏捷,给女王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趣的是,当时两百多英国皇家仪仗队成员与解绿江面对面站立着,代表各自的国家和军队。由于船身随着海浪晃动,一些英国仪仗队成员呕吐不止,但解绿江却像铁钉一样屹立不动,让英国同行们不得不服。后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国宴时,女王还破例邀请了中国仪仗兵代表,并高兴地与仪仗兵碰杯答谢。   各式中华文化,女王都感兴趣   如今的英国,随处都能看到中国元素,例如中国风格的寺庙、从小就学习汉语的英国小学生等。而这与女王一家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很有关系。伦敦的唐人街有一座八角凉亭,就是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名下的基金会倡议修建的。这位对中医一直笃信不疑的王储,显然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1986年访问中国时,伊丽莎白二世特地在上海接见了六位英裔华籍的老太太,其中最年长的是收藏家龚安英。龚安英1910年生于伦敦,父亲龚心钊是出生于安徽合肥的清末外交官,也是连英国皇室都有耳闻的收藏大家。女王当时和龚安英就彼此的收藏经验聊得很开心。   200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英国,女王还专程陪同他为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行的“盛事华章”中国三帝珍宝展剪彩。《世界博览》特约记者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曾有幸近距离目睹女王向胡锦涛热情介绍的情景。当时的展览是近70年来在伦敦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东方珍宝展,共展出了中国清代自1662年到1795年期间,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时期的400多件珍品,包括宫廷画、书法、陶瓷以及一些宫廷装饰品,所有展品都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女王在参观过程中,看起来就像文物界的行家里手,对于讲解员的介绍很快心领神会,不断对文物珍品的文化内涵发出赞叹。   除了文物收藏,女王对于其他各式中华文化都很有兴趣。在1986年和2006年两度访问中国期间,她被媒体记者拍到用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