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提 要] 引进,消化,吸收“KAB创业教育”,采用本土案例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培训模式。本研究报告是江西省教育厅2009年批准立项的省级教改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培训模式构建与开发---创业教育培训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09-47-5)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王洪生(1971—),男,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曹燕燕(1976—),女,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技术学院实验师。(江西南昌 330045)
一、问题提出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基础薄弱、理论研究较少、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开展创业教育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国内创业教育逐渐升温,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而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较少。目前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大多数在美国和欧洲),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此外,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基本都推广到初中。到2005年初,美国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中有一流的商学院,还有经济学院、工程学院、护士学院、甚至是艺术学院。一项研究调查表明,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美国强劲的创业势头和经济发展。德国在1999年提出了一个口号,“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同时他们提出目标,在今后10年中,每年有20%-30%的毕业生能自立创业。印度在1996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成为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在国际上已经形成的共识是: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二、创业教育的目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使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鼓励大学生毕业以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是有关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创业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谋职业出路的创业型人才的教育。
创业教育是人的发展教育、人的生存教育、人的创新教育、也是人的终身教育,是社会为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挑战而对人才构成提出的新要求。
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创业教育的非功利性应当体现为“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而不是以岗位职业培训为内涵,或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三、本土化案例教学范例
开挖掘机去“打工”:广丰农民的创业经
广丰余敏建
余敏建家有6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老大是个姐姐。十三四岁时,余敏建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在读小学的他,经常扛着锄头,跟在父亲身后下农田。
那时,东兴林场有1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不到5分田。一家人辛苦劳作耕种两季水稻,只够吃上3个月,其他9个月的粮食只能想办法凑。没钱交学费、买课本,余敏建上完四年级就辍学了。农闲时,余敏建还陆续做过卖冰棍、贩菜、贩猪的生意。但这也只够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因为没钱建房子,到1986年结婚时,余敏建还要睡到别人家的床上去。
1987年年初,他用多年贩卖生猪赚的8000多块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始帮人拉煤拉货,一天能赚个30来块钱。好景不长。原本少见的手扶拖拉机,短短半年内,仅在广丰县横山镇一个村里就多出了二三十台。眼看生意越来越难做,余敏建也犯了难。这时,一位在外地做工程的好友给余敏建带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上海那边正在修建一条“飞机跑道”!———从未见过宽敞的沥青路面,余敏建曾一直以为那就是“飞机跑道”。
1987年6月7日,端午节刚过,一辆货车载着拖拉机,余敏建跟着就往上海去了。那时,通往上海的路都是泥巴路,遇上瓢泼的大雨,更是泥泞不堪。一天夜里,走在浙江境内时,货车滑进路边小水渠,拖拉机也翻倒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余敏建和司机就在倾斜的货车里过了两夜,后来才从附近村庄找了二三十个村民将货车抬出来。将随身带的几百块钱给了村民,6月10日,余敏建几乎是身无分文地来到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工地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