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问题与挑战.docVIP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问题与挑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问题与挑战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问题与挑战   摘要:现今,高等院校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效果不好,大学生们普遍缺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包括教育、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化 高等院校 教育方式 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87-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普通民众经常能在媒体上接触到有关宣传,也能在社会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政策支持。   为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了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活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必须逐步深化。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目前,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两课教材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两课教材虽然经过多次改写,但其语言和内容往往和时代脱节,在理论论证时,缺乏有理有据的严密步骤,涉及到非马克思主义流派时,常常用简单的语言否定。青年人有自己的见解,说教的论证反而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这些教材应该提出一些学生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做到以事实说话,依事论理,以理服人,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如果采用时代流行的、生动感人的语言来表达枯燥的理论,就易于为青年学生接受。   不过,适当的灌输也是需要的,在一个人的思想中,有些道德内容和思想意识不会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一样[1],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注意避免矫枉过正的情况,即把一些原本很重要的说理给删减了。   二、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这样的大课堂教学,学生有时会达到百人以上,教和学之间难以互动。学校和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改革,采取小班化授课,教学相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在讲解理论的时候,可以结合文学作品、影视节目、歌曲、书画等形式传播理论,使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到鼓舞;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合适的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看到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的应用;可以设计场景让学生去切实感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三、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在许多高校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还是没有走出课堂,没有深入到实践中,学生接受的红色教育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教育十分有限。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讲逻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也要讲感情的力量、现实的力量。毛泽东曾经鲜明指出“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①。坚持实践第一性,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2]。   高校在大众化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各种主题学习活动,运用讲座、读书会、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形式;围绕“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及重大事件或人物纪念日;甚至围绕我国传统节日等机会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理论。   这样,就能较好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并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观念、意识、素养和行动。   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一个新情况   新时期的高校青年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他们成长在社会稳定发展时期,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没有像祖辈、父辈那样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个人和国家的引导作用,他们只能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这样的思想素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高校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前辈[5],他们在评价某种理论时,往往习惯于把包含这种理论的现实作横向的比较,而难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其作纵向比较,只看到这种现实的当前的、暂时的一面,甚至被假象蒙蔽而歪曲事实,否定真理。他们的政治意向与信念正发生着潜在的,然而又是持续的、深层次的变革。因此,在政治理论教育中有关国家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教育的缺失,使理论难以被受教育者信任或接受。   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了使高校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引导他们在思想和行动这两个层面上落实。在思想层面,认识到真、善、美、公平、正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应有之义。在行动层面,做正当合理的事情时,社会应给予认可和支持。实践和理论之间反复的互动会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6]。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储备,高校学生是青年人中的先锋,也应是在各个方面走在前面的人,所以他们更应自觉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崇高理想,献身祖国建设。   五、总结   高等院校应该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机制,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