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肛痈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

肛痈 石家庄市中医院 王彦峰 定义 肛痈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文献中有“穿裆发”、悬痈 “坐马痈”、“跨马痈”、“下马痈”、“脏毒”. “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病因) 特点 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形成肛瘘(易肿 易脓 易 溃 不易敛 成瘘 ), 病因病机 多因过食肥甘 辛辣 醇酒等物,湿浊不化,热邪蕴结,下注大肠,毒阻经络,瘀血凝滞,热盛肉腐而为痈疽;亦有因肺 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呈。 1·火毒蕴结:初期 2·热毒炽盛:成脓期 3·阴虚毒恋:破溃期。病久正气虚衰,肺 脾肾阴液亏损,湿热乘虚下注,日久化热而呈 西医病因 肛腺感染学说 分四个阶段:肛隐窝炎阶段→(沿肛腺扩散-肛腺脓肿→ ) 肛周炎(脓肿前驱)→(中央间隙脓肿 →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阶段→肛瘘形成阶段。 少数由于异物外伤 炎性病变 注射感染或会阴部手术处理不当,肛门旁手术感染,皮脂腺囊肿失治 误治,骶尾骨结核或骨髓炎等化脓可继发肛周间隙脓肿。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 金葡菌 链球菌 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 分类 按病理变化:1、瘘管性脓肿 2、非瘘管性脓肿 按病理性质:1、非特异性脓肿 2、特异性脓肿 按部位深浅:1、肛提肌上脓肿 2、特异性脓肿 临床表现 肛门周围疼痛、肿胀、有结块,局部红肿灼热,坠胀不适,伴有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易肿 易脓 易溃 不易敛 易瘘。 肛提肌上脓肿:位置深隐,全身症状重 肛提肌下脓肿:部位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1、肛门旁皮下脓肿 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4、直肠后间隙脓肿 5、直肠粘膜下脓肿 临床表现(二) 1·肛门旁皮下脓肿 :最常见。在肛管内 外括约肌之间突出至皮下,脓肿较小,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疼痛较重,呈持续性或搏动性疼痛。肛旁明显红肿 硬结 触痛。如已化脓则有波动感。 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范围广 深。初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 酸胀感。全身症状明显,继而局部症状加重,肛门一侧红肿 钝痛,脓肿形成后为跳痛,触诊局部有硬结和明显压痛。指诊对应的肛管和直肠壁有压痛或有波动感。 临床表现(三)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少见。发病缓慢,全身感染症状甚重,肛门局部症状不明显,常有会阴部沉重下坠感 里急后重感 排便时加重,下腹部疼痛,时有排尿困难,常无定位症状,肛周无异常表现。指诊直肠壁上触及肿块隆起,有压痛及波动感。 4·直肠后间隙脓肿:排便不适是较早出现的症状。初期有恶寒发热,肛门外观正常,直肠内有明显坠胀感,肛门会阴部下坠及钝痛并放射至下肢。继续发展则全身症状加重,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明显深压痛。指诊在肛管后 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触及局限性硬结或肿块,可触及波动感。 临床表现(四) 5·直肠黏膜下脓肿:位于直肠黏膜与内括约肌之间的黏膜下间隙内。初期常有直肠部沉重或饱满感,排便或步行时疼痛明显。一般全身症状较明显,肛门局部无明显症状,指诊在黏膜下可触及表浅的肿块,有压痛及波动感。 结核性肛周脓肿:起病缓慢,肿痛较轻,溃破或切开后流出之脓液清稀或伴干酪样物,常伴有低热 盗汗 颧红 形体消瘦等症。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超声波检查 病理检查 脓腔穿刺 CT检查 直肠镜检查 鉴别诊断 化脓性汗腺炎 肛周毛囊炎和疖肿 骶前畸胎瘤 髂关节结核性脓肿 坏死性筋膜炎 梅毒性脓肿 血栓性外痔感染化脓 急性坏疽:厌氧菌感染之脓肿,肿块内可触及捻发音为其特征。全身症状有高热倦怠,精神萎靡,甚则出现昏迷和极度衰弱等症状。 粉瘤与囊肿 内治法 早期消法为主,中期托法为主,后期补法为主。 内治法: 1、火毒蕴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毒汤。若有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之象,可合用萆解渗湿汤。 2、热度炽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加减。 3、 阴虚毒恋---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散加减。废虚者+麦冬 沙参 马兜铃;脾虚者+白术 山药 白扁豆;肾虚者+生地改熟地 龟板 玄参。 外治法 外治法:1、敷药 2、熏洗:温水坐浴或局部理疗,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消散,减轻疼痛。 1·初起: (1)实证用金黄散 黄连膏外敷,位置较深者可用金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