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海权意识.docVIP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海权意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海权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海权意识   海权一词,英语称为“Thalassocracy”或“Sea Power”,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该词因美国军事理论学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名著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1660-1783)(《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及一系列相关著作而闻名于世,他认为:“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1]   随着2011年8月中国第一艘航母出海,“海权”一词为更多国人熟知,但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的一份调查表明,国人仍缺乏足够知识和对海洋的控制意识。笔者试图从中学历史教学入手,就加强培养学生的海权观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加强海权意识培养的原因   中国是陆地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中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184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使海洋成为中国的重要资源。新世纪要求我们加强对中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唤醒国人的海洋意识和危机感。   1.课标要求   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在这转折关头,更需要我们利用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来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   高中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未来的中国发展更多要靠他们去创造。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海权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构建起对海权认识的桥梁,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他们全球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海洋甚至海权意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2.历史教训   近代自印度、缅甸方向入侵的英国,自越南方向入侵的法国,自朝鲜半岛入侵的日本……让中国遭受百年屈辱,也让我们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由于受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缺乏海权意识,忽略对中国周边海域的有效管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沿海五地被迫开口通商;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丧失广阔海域和漫长海岸线;1894年开始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尽数覆灭……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收回所丧失海??,重新掌握沿海与内河的航行权与海关主权等,为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前提。然而,在尝够海洋意识缺失所带来的众多苦涩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的对外开放自沿海开始。   3.现实的需求   历史上,海权意识的缺失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教训让人刻骨铭心,现如今,纷繁复杂的海权归属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以南海问题为例:根据现有历史依据及国际法原则,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得到众多国家承认,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明确标绘出南沙群岛归属中国。但是,2011年6月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不同方式主张自己在南海的利益。中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2]   二、加强海权意识培养的方法   1.利用教材中与海权相关的历史知识   仔细研读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我们可以追寻到海洋与世界各国发展的密切关系。   首先,西方海权不断更替,世界大国先后崛起。16世纪,西班牙海军自称“无敌舰队”,一跃成为世界霸主;两次世界大战让英国将海洋霸主地位拱手让予美国,而美国凭借他举世无双的12支航母控制起全世界海洋的16条战略航道,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海洋权力,对一个国家何等重要。   其次,古今中华盛衰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秦汉时期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给当时带来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远达波斯湾;两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朝郑和率舰船百艘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亚非30余国,堪称中国古代远洋事业顶峰。然而“禁海令”的出现让中华帝国毅然转身,将后背对向海洋;清朝更是完全放弃海权,告别大海,中华民族的发展日趋封闭没落。   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良派提出较为长远的海防大计。在编纂《海国图志》时,魏源认识到:此时中国唯有师夷长技,才能以我之海权去应对彼之海权。而“东西海权的争夺实在南洋,西方国家之本土距离中国甚为遥远,其侵略中国必以南洋为基地”。[3]可惜魏源的主张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一个个屈辱条约相继签订。   同治十三年,洋务派代表左宗棠在关于中国近代首次海防大讨论中提出东海防与西塞防并重的观点被清廷采纳,成规模筹建近代海军的行为由此开始。李鸿章在强调东海防时提出中国没有强大的海上水师,所以“战不如守,而守即为战”。[4]在如此方针指引下,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直到1907年,李鸿章幕僚练兵处提调姚锡光奉清廷之命拟制海军规划,才提出中国海疆若“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