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杨国旗 背景资料 新闻背景:2011年8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新疆送检的4株Ⅰ型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确定为脊灰野病毒。卫生部9月5日通报,新疆新增2例脊灰实验室确诊病例。截至9月7日,累计报告9例脊灰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1例死亡,8例正在积极治疗和康复中。 最新消息;2011-09-28 09:48 昨天,浙医一院一位医生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了一条微博:【CNN:小儿麻痹症在中国再次暴发】在已经证实的10个病例中,6个是3岁以下的儿童,4个是年轻人。世卫组织说,有证据表明这种病毒与当前流行在巴基斯坦的脊髓灰质炎有遗传基因联系,新疆接近巴基斯坦。 无脊灰国家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11年后的2011年8月,中国新疆出现了6例实验室确诊的脊灰病例。 中国脊灰疫情现状,回到了11年前。 一.概述 ★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 以隐性感染多见 ★ 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悬殊,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发生肢体麻痹,严重病人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 俗称“小儿麻痹症” 概 念 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 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犯脊髓灰质前角细胞的运动神经元 部分病人留有永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1.病原体:脊灰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直径为20-30nm,内含单股正链的核糖核酸,无包膜,呈小圆球形颗粒状 二.病原学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点 耐受潮湿和寒冷 低温下(-70℃)活力可保存8年 在4℃冰箱可保存数周 在水、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数月 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 如70%酒精及5%煤酚皂液 耐酸、耐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 三.流行病学 人是脊灰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大 热退后传染性减少 流行病学 本病以粪-手-口感染为主要传播途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人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 病毒污染食物、水、手、用品、玩具,为其主要传播方式,经口进入人体。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 15岁以下儿童是“脊灰”的高发人群,成人也有可能感染“脊灰”病毒。 流行病学 新生儿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很少发病。生后3-4个月抗体降至最低水平,发病渐多。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 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对脊灰普遍易感,主要是隐性感染,麻痹型患者少,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隐性感染(占90%以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 流行特征 脊灰呈全世界分布,温带多见 终年散发,以夏秋季为主,可呈小流行或酿成大的流行 在疫苗接种率高的地区发病减少,或无发病 主要是5岁以下发病 3%的感染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我国1955-56年报道的580例脊灰年龄分布 四.发病机制 脊灰病毒经口侵入人体-咽部扁桃体及淋巴组织中增殖,并向外排毒-此时产生足量的特异性抗体-病毒清除-不发病(隐性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未能清除病毒-经淋巴入血-形成2次病毒血症-出现前驱症状(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症状)-此时血中有足量的抗体将病毒中和-疾病终止(顿挫型) 病毒数量大毒力强,机体免疫力差-经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等造成损害-轻者无瘫,重者瘫痪。 本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以脊髓病变最重,脑干次之,以颈、腰节前角运动细胞最突出。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为5~14天(3-35天),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类型:①感染者占90%以上无症状,呈隐性感染;②在出现症状中又可分为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分为: 无症状型(隐性感染) 90%以上 顿挫型 4%~8% 无瘫痪型 1%~2% 瘫痪型 0.1% 瘫痪型表现 分以下各期: ● 前驱期 ● 瘫痪前期 ● 瘫痪期 ● 恢复期 ● 后遗症期 典型病程 (一)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