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症状与体征判断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不良症状与体征判断精品课件

人类为维持生命,从事劳动,繁衍生息,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 机体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的养分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整个过程即称为营养。 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叫营养素。 当机体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营养素的缺乏,严重时,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引起一些脏器、器官功能的改变,医学上叫营养缺乏病。 饮食营养对人体所起的作用是缓慢的、渐进的。最初是潜在的往往易被忽略,但营养缺乏所产生的后果,迟早会以不同类型的营养性疾病表现出来,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早衰、短命。 营养评价主要包括: 膳食调查 体格检查、人体测量 营养缺乏病体征检查 实验室检查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常见的营养不良病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缺铁性贫血 钙 锌 硒 碘 氟 维生素A、D、C、B族等 蛋白质——热能的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 成人主要表现为消瘦、虚弱无力、水肿、疲劳、情绪不好等。 儿童表现为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速等。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分类 1、水肿型营养不良 以蛋白质缺乏为主而能量供给尚能适应机体需要,以水肿为主要特征(下肢明显)。 2、消瘦型营养不良 以能量不足为主,皮下脂肪、骨骼肌显著消耗,“皮包骨”、无脂肪“舟状腹”、胀气“蛙状腹” 3、混合型营养不良 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较为严重的广泛的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 铁在人体主要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以及多种重要的酶,参与重要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 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体内储存的铁不足,影响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红细胞成熟受到影响的贫血。又称小细胞低血红蛋白贫血。 多发生于婴幼儿、孕妇、乳母。 临床表现: 头晕、乏力、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易疲劳、头痛、心悸、气促、眼花、耳鸣、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儿童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 诊断: 主要靠生化检验,如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等降低。 常见缺铁原因: 铁摄入不足 吸收障碍(胃切) 铁需要量增加(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 铁丢失量增加(消化道出血、月经) 疾病影响(溃疡病、痔疮、胃肠肿瘤、子宫肌瘤出血) 营养治疗 1、进行病因治疗。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挑食。 3、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肉类、禽蛋、动物肝肾血、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干果等,用铁具烹调。 4、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或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5、容易缺铁的人群,供给铁强化食品或补充铁剂(餐后服用硫酸亚铁)。 6、忌浓茶、浓咖啡。 (蛋黄中铁虽然利用率低,但含量丰富,可作为婴幼儿的辅助食品。)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又称为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因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使血细胞中DNA的合成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红细胞体积增大、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所谓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常见于婴幼儿、孕妇、乳母。 营养支持治疗 1、食物多样化,不偏食 2、补充维生素B12 (动物肝肾、肉类)及叶酸(蔬菜、水果、酵母、动物肝肾、花生米、豆类及其制品),维生素C 3、禁酒 4、避免高温长时间烹制含叶酸丰富的食物 5、在血象恢复期间宜加用铁剂 钙的缺乏 人人都知道要补钙,人人都在补钙,然而您知道人体每日需要供给多少钙?食物能补充多少钙? 怎样才能正确补钙、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补钙吗? 1、 骨质发育特点: 1)上升期: 快速增长期:从青少年时期到25岁以前。 高峰期:25岁~30岁。 平台期:30岁以后。 2)下降期:男40岁后,女绝经期后 2、骨质丢失特点: 1)有人计算过,人体自20岁开始,平均每日亏损30~50克钙,需要从骨钙库中支出补足。 2)人体骨钙库以每年平均1%的速度在丢钙。人过50岁,丢钙30%,出现骨质疏松症。 失钙30%,X线才有改变 2、骨质丢失特点: 3)男40岁后,每年仅丢失0.3~0.8%, 50岁后进入加速丢失期,也不过1.0~1.2%。 4)女性绝经后5~10年内,每年丢失2~4%,此后每年仍以1~2%的速度丢失。 故同龄男女相比,骨量丢失相差2倍以上,女性骨折危险大大增加。 成人:800 mg 儿童:1000mg 孕妇、乳母、更年期前后妇女:1200mg 根据研究,12~14岁女孩,每天增加500 mg 钙,骨发育可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