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剑琼x 翟斌找到生命中“真北”
任剑琼x 翟斌找到生命中“真北”
如何衡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价值?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亿康先达国际(Egon Zehnder International)某位顾问的邀请喝杯咖啡,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所在行业职业经理人的第一阵营。
高管寻访或者猎头, 应该是最神秘也最令人好奇的行业之一。在国外, 这一行业总是和著名企业、商界明星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猎头行业, 至少在高管寻访这一层面, 依然比较神秘。
由瑞士人Egon Zehnder 1964年创立的亿康先达国际,在全球的猎头行业是个“另类”, 迄今为止保持着近乎“偏执”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比如,它从不招收有“经验”的员工—如果您在其他公司做过猎头,对不起,您失格了。在这个“业绩至上”的世界里,它坚决拒绝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却以“大锅饭”、“论资排辈”和“终身制”“为傲”。作为全世界“门槛”最高的公司,要加入它需要经过全球三四十轮的面试,却依然让跨国公司的高管和麦肯锡的高级顾问们趋之若鹜;它从未在任何媒体上做过广告,却在同行中享有令人羡慕的口碑……
由于一个好朋友的“出卖”,某天接到了翟斌的一个电话。在约定的地方,44岁的他就像邻家兄弟那样出现在你面前,低调、务实。你还没有来得及措辞,他已经很直率地告诉你他所了解的关于你的情况。而当你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思路,他已经开始询问一些很细节的问题。他对行业以及行业内高管的了解,使你很快决定,只能以最实在和直接的方式与他交流。而这一切,都在他犹如唠家常般的语气和语调中完成。
许多做到一定层面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很职业地与你交流,也很职业地把握着交流的尺度——以礼貌保持距离,以距离保持礼貌。翟斌则不同,他可以丝毫不隐讳地告诉你他的个人观点和生活状态。这使你必须调整自己的社交习惯,要么选择继续“装”,在他的坦诚面前“自惭形秽”;要么同样地坦诚,“惊喜”地获得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后来,当我邀约他进行《职场》杂志的访谈,他笑了:“本来是我天天interview别人,现在变成你来interview我了!”我说:“你的公司和你本人都很神奇。”他说:“我很平凡,但我的??司非常伟大。”
“职场”所要做的,不外是探寻每个个体与他们理想的职业殿堂之间的通路。翟斌和亿康先达的故事,就是这条无形通路的交会——人当如何准备自己,才能得以进入一家心弛神往的公司;一家机构当如何塑造自己,才会吸引那些最优秀的人。
下面,是翟斌的故事。
“草根的我”
翟斌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是著名的东北第四野战军的“老革命”。排行老五的他,从小就跟着父母“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出生在四川,随部队辗转到了云南,在河南的一个小乡村开始上学。“那时候在农村,我的小学校舍就是羊圈和牛棚改造的。我跟农村的孩子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我在学校讲当地土话,在家里讲普通话。”
虽如此,天资聪慧的他,五岁上学,小学四年级时,就已经把五年级的考题做到八九十分。结果,翟斌从四年级跳级直升初中。
“跳级以后,我感觉是永远比别人小、比别人矮,所以遇到喜爱的女孩儿我得使劲儿挺直腰板,呵呵。”
1988年,20岁的翟斌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当时我是团支部书记、学生会秘书长,学校照顾学生干部把我分配到了一个大学当老师,算是很好的分配。可我当时‘左’得很,觉得年轻人应该去‘基层’锻炼,就跟学校提出放弃大学,而选择了工厂。结果大学的机会交换给了另一个被分到工厂的同学,结果现在人家已成了武汉大学的教授。”
翟斌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国家一级企业“洛阳浮法玻璃厂”。为了抹去年轻、不成熟的印象,他填表时虚报了两岁,冒充22岁,进入了厂里的信息科。
当时正值国有大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浪潮,翟斌学以致用,很快被提升为信息科科长,成为厂里史上最年轻的“正科级”。而他的实际年龄,其实更年轻。
1992年,外企纷纷进入中国。24岁的翟斌,开始不满足于国企按步就班的工作模式。“有一天,我看到报纸上一则招聘广告,说美国独资的某某公司招聘员工。我就找了个下午溜出去面试。人家一看我的简历,马上就把总经理叫出来了。当时外企都想卖设备卖系统给国有大企业。他们对我的背景特别感兴趣。总经理当晚跟我谈了四五个小时,当场就承诺,只要我过去,就由我组建市场部。我的激情被他点燃,结果,第二天早上八点就跟我们处长提出了辞职。”
那个时候,从大型国营企业辞职,是很少见的事,更何况是个“正科级干部”。翟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组织部很“震惊”, 回复两个字:“不放”。翟斌执意要走,而且带走了两个科里的骨干。这下惹恼了领导,最终被党委组织部通报“除名”。
“到了美通,名为‘市场部经理’,可我天天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到各大厂矿上门推销。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
文档评论(0)